网站公告列表     做真人,办真事,学真语文——安阳市北关区中学语文  [admin  2022-10-1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读写吧 >> 班级教学 >> 试题 >> 中考题库 >> 正文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         ★★★ 【字体: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1486    更新时间:2010-04-12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县官日(天天)有禀稍之供:县官,朝廷。 禀稍,官家给的粮食。
 
(无冻)馁之(患矣):馁,饥饿。之,的。 与之论辨:辩论。辨,通辩
 
假诸人(而后见也):假之于人,向人借书。诸,之于。
 
非天质之卑:天资,人的智力。卑,低下。 流辈:同辈的人。 谒,拜见。
 
撰长书以为贽: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贽,初次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夷,平和。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葛,冬夏的衣服。裘,皮衣。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遗,赠送。
   3
、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
、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
、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十四、《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苍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
、文学常识。作者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
  2
、 解释重点字词。 为文:写文章 以为:认为 致:获得 善:善于
 
充乎:在 疏荡:洒脱跌宕、洒脱而不拘束。 岂:难道 溢:流露 见:表现

 
其:自己 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 陈迹:过去的事迹 汨没:埋没 称:相当、配合。
 
恣观:纵情观览 慨然:感慨的样子 京师:京都、国都

 
宫阙:宫殿 巨丽:极其美好 恃:依靠 四夷:四周的少数民族

 
惮:畏惧 何为:有什么用 光耀:风采 升斗之禄:一官半职
 
自壮:自己鼓励自己 通习:通晓 向:从前 优游:从容闲暇
 
苟:如果 辱教之:屈尊教导我 气: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

  3
、思考。
 
1)本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作者的观点):
 
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孟子善于提高内在修养和司马迁善于丰富自己的外在阅历事例,说明两种不同的养气途径,都可以达到文气充沛的效果。
 
2)作者认为孟子和太史公的文章各有什么特点?
 
孟子: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
 
3.)“求天下奇闻壮观”、“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强调了什么?生活体验、交流(或客观阅历、与人交流)对一个人创作、做学问的重要作用。

 
4) 本文第2段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代自己漫游的原因并为下文渴望见到韩太尉做铺垫。
 
5)除文中作者的观点外,你认为写文章时“养气”的方法还有那些?如: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和段落,丰富自己的语言;博览群书,汲取精华;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多观察,多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力求有创意等。
 
6)作者写所见山之高,水之大且深的目的是什么?称颂韩太尉,表明自己想得到他的接见。
  4
、理解背诵。
  1)《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表明孟子和太史公的文章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一句话是: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5
、运用。人们常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结合语段,谈谈这句话在写作上给你的启示。
 
答:只要答案中含有“丰富阅历、拓展视野,文化积累、社会生活积累”等写作的促进作用,即可给分。例如:一个人能够游历名山大川,欣赏祖国河山壮美秀丽,丰富阅历,拓展视野,与博学、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可以增长学识,修身养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可举实例,也可谈认识。)
 
附译文:太尉执事;我喜欢写文章,考虑这个问题非常深入。 ()认为文章是由气形成的,但是(如果不先养气),文章不是可以凭学习就可以写得好的, <)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孟子说“我善于修养自己正大刚直的气。”今天我们看他的文章,(觉得)宽厚广博,()充满在天地之间,与他本人的气大小相称。太史公司马迁走遍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豪杰才俊交游,因此他的文章疏朗宕荡,很有奇特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拿起笔来(故意)学习做这样的文章吗?他们的气充盈于内心而流露于容貌上,运用在他们的言语中,又表现在他们的文章里,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
  6
. 翻译下面句子。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养我的正大刚直之气。
 
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所以他的文笔洒脱跌宕,很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诸子百家的书,即使没有不读的,但这都是古人的过去的事迹,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
 
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北看黄河的奔流,感慨想见古代的豪杰。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然后才了解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

 

十五、《论语十则》
  1
、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
、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
、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十六、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
、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
、重点实词。
 
臣本布衣:平民 。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劳 。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
、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
  4
、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
、 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6
、特殊用法: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7
、 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
、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9
、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00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十七、《陋室铭》(刘禹锡 唐)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十八、 《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 解释词语。
  1
、 益: 副词,更。 2、 植:树立。   3 、鲜:少。 4、濯:洗涤。 5、 亵:亲近而不庄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应当  9、独:只,仅
 
(二)、翻译:
  1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2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
、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9.15答案
    《无题》精炼
    《岳阳楼记》精练
    《故乡》重点题
    《藤野先生》练习
    富贵不能淫
    庄子十个小故事,十种大智慧
    九年级语文练习
    记叙文阅读考点答题思路
    《母亲的心》阅读精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河南安阳  刘海强 版权归 读写吧 豫ICP备190046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