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网站首页 | 佳作欣赏 | 写作园地 | 古文译注 | 花季青春 | 演讲口才 | 知识百科 | 刘言非语 | 班级教学 | 备课资源 | 公开课 | | ||
![]() |
||
|
||
|
|||||
中考古诗词赏析汇编(三) | |||||
作者:文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3206 更新时间:2010-04-06 ![]() |
|||||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二十五)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66-67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6、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6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 (二十六)读下面的词,完成68-71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8.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6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7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71、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二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72—73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二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74—77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4.解释诗中加点词: 俄顷: 何由彻: 75.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76.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 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 77.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二十九)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8、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79、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一)1、D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二)3、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三)5、C 6、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7、略 (四)8、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算错)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五)10、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11、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六)12、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13、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七)14、悲苦哀怨 15、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16、B C (八)17、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18、杨花落尽子规啼 19、B (九)20、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2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22、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十)2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2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十一)26、①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②故乡。 27、A.√,B×,C×,D×。 28、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十二)29、破 深 30、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31、望 山河 草木花鸟 32、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十三)33、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3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5、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36、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9.15答案 《无题》精炼 《岳阳楼记》精练 《故乡》重点题 《藤野先生》练习 富贵不能淫 庄子十个小故事,十种大智慧 九年级语文练习 记叙文阅读考点答题思路 《母亲的心》阅读精练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