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手篇
四七、虚心求教幕僚品行 必行其言者,弊或流于自是,则又不可。宾主之义,全以公事为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况幕之智,非必定贤于官也,特官为利害所拘,不免摇于当局,幕则论理,而不论势①,可以不惑耳。然隔壁听声,或不如当场辨色②,亦有官胜于幕者,惟是之从。原于声价无损,意在坚持。间亦偾事③。故士之伸于知己者,尤不可以不虚心。 【注释】 ①势:形势。 ②辨色:分辨、识别脸色。即观察人的表情。 ③偾事:败事。 【译文】 言出必行的人,其不足之处在于自以为是,这样做有时是不允许的。作为一个幕僚,与主人之间的道义关系,完全应该把公事放在首要地位来考虑。 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正是这个道理。 况且幕僚的智慧和能力,不一定就比当官的人强多少,只不过当官的人,往往碍于利害关系,在考虑问题处理事务时,进退维谷,犹豫不定。而当幕僚的人就不同了,他们考虑问题处理事物时,只依据事理而不考虑情势如何,也就不会在事局中迷惑糊涂。然而不管怎么说,隔壁听一个人说话的声音,或许不如当场面对面地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也有为官的人能力比幕僚强的,那就只坚持正确的。这种做法,对于自己的声价毫无损害。幕僚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固执己见也会把事情搞坏。因此,作为一个入幕辅佐的读书士人,在向知己朋友申述自己的观点时,尤其不可以不虚心向别人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 【评语】 给为官者作秘书当幕僚关键在于要多看多学别人的长处,倾听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应该认真分析,认真思考,"择其善者而从之"。即就是别人的意见不高明,对自己帮助不大,那毕竟也会有所启发。求官应从锻炼做人刻苦修身做起。因此,做人应戒骄戒满,虚心学习。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进步。 四八、讲求信义立身之本 信而后谏,惟友亦然。欲主人之必用吾言,必先使主人之不疑吾行,为主人忠谋,大要顾名而不计利。凡与主人相依及效用于主人者,率惟利是视。 不得遂其所欲,往往易为媒孽①。 其势既孤,其阂易生,稍不自检,毁谤②从之,故欲行吾志者,不可不立品。 【注释】 ①媒孽: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陷人于罪。 ②毁谤:诽谤,说别人的坏活。 【译文】 树立信义,才可以为上司出谋画策,对待朋友也是这样的。想让领导采纳你的意见,就得让领导信任你的品行。忠心耿耿地为领导谋划筹思,其要领就是只考虑名节而不要去计较那些蝇头微利。凡是跟领导相互依缘,效忠于领导的人,万万不可成为见利忘义之徒。这些人一旦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达不到他的目的。就容易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陷人于罪。这类人势力已经孤立,和领导也容易产生隔阂和不和,言行上稍不检点,毁誉攻击之辞也就会紧紧伴随着他。因此想要实现志向的人,不可不首先树立自己的良好品行。 【评语】 良好的品行,是成就大事的基础,也是能得到别人信赖的前提。品行良好,人才敢和你为友,上司才敢托付于你重任。你自己也才能有美好的前途。 因此,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加强修养,修省自身,磨炼意志。 四九、廉洁自律幕僚操行 正心之学,先在洁守,守之不慎,心乃以偏。吾辈从事于幕者,类皆章句之儒,为童子师,岁修不过数十金,幕修所入,或数倍焉,或数十倍焉。 未有不给于用者。且官有应酬之费,而幕无需索之人,犹待他求,夫何为者。 昔有为余说项①者,曰:"此君操守可信。"余闻之怫然②。客曰:"是知君语也。夫何尤③?" 余应之曰:"今有为淑女执柯④,而称其不淫,可乎?"客人笑而去。 【注释】 ①说项:替人说好话或讲情。 ②怫然:忿怒的样子。 ③尤:罪过,过错。 ④执柯:谓给人介绍婚姻。 【译文】 端正心术的学问,首先就在于廉洁自守。如果不谨慎,在心中就会产生偏差。我们这些幕僚,都是些研究孔孟章句之学的读书人。假如给小孩子当塾师,每年的薪水收入,也不超出数十两银子。而在幕府中工作所得的收入,有时是当塾 师所得收入的数倍,有时甚至是数十倍。历来没有不够自己花销的。并且官府有应酬往来的花费,而幕客则没有被需求索取的对象,还有待于向别人求取。这么好的工作我还有什么不满意呢?过去有人介绍我去当幕僚说: "这个人的操守品行值得信赖。"我听了这话以后,心里很不高兴。那位客人就说:"我非常了解你,才说这样的话,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我回答他说:"现在有这样的人,为一位淑女牵线作媒,却声称她不淫荡,行不行呢?" 那位客人笑了笑就离开了。 【评语】 廉洁自律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俗语说:"无私才能无畏"。有的人害怕长官,不敢犯颜直谏,其缘由是怕丢掉美差,是"私"字作怪;也有的人,办事不公正,向人不向理,其原因或是亲友情面,或得过人家好处。还是一个"私"字作怪。这样的人能把工作搞好吗?最终恐怕也难保位子。 五○、崇尚节俭养廉之本 古也有志:俭以养廉。吾辈游幕之士,家果素封①,必不忍去父母、离妻子,寄人篱下。 卖文之钱,事畜资②焉。或乃强效豪华,任情挥霍,炫裘马,美行滕③,已失寒士本色;甚且嬖④优童,狎娼妓,一咽之费,赏亦数金,分其余赀⑤,以供家用;嗷嗷待哺,置若罔闻。当其得意之时,业为职者所鄙。或一朝失馆,典质不足,继以称贷,负累既重,受恩渐多;得馆之后,情牵势绊,欲洁其守,终难自主,习与性成,身败名裂。故吾辈丧检⑥,辈尽本怀,欲葆吾真,先宜崇俭。 【注释】 ①素封:从没有过封赐。 ②畜资:积储钱财。 ③行滕:绑腿布。泛指服装。 ④嬖:bi,宠爱、宠幸。 ⑤赀:同资,钱财。 ⑥丧检:失于检点。 【译文】 古时候有这样的记载:用节俭来培养廉洁的品德。我们这些靠入幕为生的读书人,家境贫寒无依无靠。一定不会忍心离开年迈的父母、抛下娇妻弱子,背井离乡,去过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靠卖文为生,积蓄钱财资助家庭。 而有的人则极力仿效别人的豪华奢靡,尽情地挥霍享受,向别人夸耀自己的裘衣美马,显示自己的打扮装束。这就失去了清寒之士的本色;更有甚者,养蓄优童,狠狎娼妓。一次宴席的开销,单是赏金就是数两。挥霍过后,才把剩下的钱,拿去供家养口;对于嗷嗷待哺的家人,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这类人,当他们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就已经被熟知底细的人瞧不起了。一旦失去幕僚的工作,断了这种奢华生活的经济来源,就只能靠典当抵押过日子了。典当抵押都不够,就只好向别人借贷。这样,欠债越来越多,包袱越来越重。而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接受别人的恩惠。得到了馆帷之职后,身不由己地为人情所牵累,被形势所羁绊。即使想要保持自己的操守品行,也很困难。 况且习惯和性格都已养成,身败名裂是难免的了。所以照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失于检点,并不是由于丧失了本来的心志。如果想永远保持我们的真实本性,那么一开始就应该崇尚节俭。 【评语】 钱财之事,如果筹划得当,开支合理,花钱少也会显得宽绰;如果盲目攀比随意挥霍,花钱多还会日渐拮据。因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少生挥霍的念头,克制私欲,崇尚节俭。 五一、身自不俭不能范家 身自不俭,断不能范家。家之不俭,必至于累身。寒士课徒,数月之修少止数金,多亦不过数十金,家之人,目其艰,是以节啬。相佐游幕之士,月修或至数十金,积数月寄归,则为数较多,家之人以其得之易也,其初不甚爱惜,其后或至浪费。得馆仅足以济失馆,必至于亏,谚所谓搁笔穷也。 故必使家之人皆知来处不易,而后可以相率于俭,彼不自爱者,其来更易,故其耗更速,非惟人事,盖天道矣。 【译文】 治理家政,如果自己没有做到节俭,在家里就绝对不可能起到模范治家的作用,也不能治理好家政。一个家庭不讲求节俭,到头来必定会累及自身。 贫寒的读书人,设馆授徒,几个月下来的收入,少的只有几两银子,多的也不过几十两。家里的人由于亲眼看到了赚钱的艰难,来之不易,所以在用钱的时候,也就特别节省珍惜。那些辅佐别人,游于幕府的读书人,每个月的收入达到了几十两银子。积蓄了几个月,往家里一寄,数字就比较大了。家里人收到这笔钱后,认为还来得容易,开始不大珍惜,以后甚至浪费。幕府收入,仅够资助失去幕府时的生活。如此花销,一定会达到亏损的程度,这正像俗语说的"放下刀笔就穷"一样。因此务必要让家里的所有人,都知道钱是来之不易的。懂得了这个道理,家中的每位成员才会晓导节俭持家的重要,因而付诸于具体行动。那种不懂得自己珍惜节俭的人,他的钱来得容易,但是耗费也会更快。这不仅仅是一般的人事,大概也是上天的自然法则吧! 【评语】 钱财花起来容易挣起来难。如果平时不积蓄,用时不节俭,就有可能旧债未还,新债又来,形成不良循环,包袱越背越重,家庭矛盾越来越大。因此,朱子论治家,开篇就说:半系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因此,平时勤俭持家,遇事才能 从容应付。 五二、与上司言不宜直陈 是说也,有所受之也。余性率直,言无不尽。居乡、佐幕无不皆然。将谒选人,故人赠别,谓对上官言须慎默。余虽服膺①,猝难自制。凡遇上官询问公事,无不披款直陈,幸叨信任,免于咎戾②。然有赏识最优之上官,一日询有家世,遂数述鸟私,备据素悃③。上官曰:"子有退志乎?"又谨对曰:"不敢冒昧,他日力不能支,惟祈恩鉴矣。甚蒙许可,并喧谕不宜恋栈之故。"越一年余伤足告病。忽以前语致疑,指为规避,再三验实,甫获放还。益感故人之戒,非身世不知。故对上官言不宜径④尽,机不密,则失身。可不慎哉! 【注释】 ①服膺:衷心信服,牢记在心。 ②咎戾:灾祸,灾难。 ③悃:kǔn,诚恳、诚实。 ④径:直截了当。 【译文】 我这个说法,是从我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我性情直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还没有当官的时候,以及给别人当幕僚的时候,都是这个脾气。 我要去拜见一个候补官员,我的老朋友送了我几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对上司讲话一定要小心谨慎,我虽然同意这种说法。但是一旦遇上具体的事情,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一旦遇到上司询问我公事,我就完完全全原原本本的说出来。幸而我的上司对我还一直很信任,并没有责怪我的直率。但是,有一天,一个最欣赏我的顶头上司,问到我家里的情况,我便把家里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说出来,并且说出我自己的志向。我的上司便问道:"莫非你有退出官场的想法?"我连忙答道:"哪里敢呢,等过些年,属下力不能支的时候,还望上司能照顾我,批准我回家,并告知大家我不能继续任职的原因。" 又过了一年,我的脚受了伤,我便告病还乡。哪知上司忽然想到我原来给他讲的那席话,于是便产生了怀疑,指责我是逃避责任,对我的伤势再三检验,才把我放行了。于是我更加对我老朋友的忠告深信不疑,这个事实不是亲身有这样经验的人是感受不到的,所以对上司说话,一定不要全抛一片心。如果机密的事变成了公开的秘密,那就会招祸上身。千万要谨慎! 【评语】 轻信别人,胸无城府,直爽过份,不可谓之聪明。特别是对上级官吏,更不能尽言相告。遇上贤良的领导,认为你坦诚,可信赖;遇上阴险狡诈的上级,玩弄权术,反而可能认为你心机过多,另有图谋。 五三、未定之事先勿上陈 率陈①之故有二:一则中无把握,姑舌上官意趣;一则好为夸张,冀②博上官稍誉。不知案情未定,尚待研求,上官一主先人之言,则更正不易,至驳诘之后难以声说。势必护前迁就,所伤实多。 【注释】 ①率陈:轻率、草率地陈述。 ②冀:希望。 【译文】 把还没干好的事急于向上司汇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做不做这样的事自己心中也没有把握,说出来探探上司的口风。第二点是喜欢表现自己,夸大自己的能耐,把还没干好的事说出来,想得到上司的夸奖。这种人不知道事情还没有办完,有可能出现变化,但上司却以先入之言为主,以后事情变化了,就不好更正了,一旦自己否定了先前的说法,那就会造成现在的说法也难以维持的局面。这样,为了维护先前的说法,必然会将错就错,而受到伤害的人就会更多。 【评语】 做事情表现自己是很正常的,但要掌握尺度。如若表现过头,则使人感觉夸夸其谈,不稳重。久而久之在舆论上口碑不好,最后失去领导的信任。 做事应根据形势而定,官场尤讲究稳重深沉,过分表现自己会波认为是轻浮,成不了大事。 五四、对于上司不可蒙骗 天下无受①欺者。矧②在上官,一言不实,为上官所疑。动辄得咎,无一而可③。故遇事有难为及案多牵窒④,宜积诚沥悃陈禀上官,自获周行之示。若诳语支吾,未有不获谴者。 苍⑤猾之名,宦途大忌。 【注释】 ①受:授予,给予。 ②矧:shěn,况且,这里是转折意,可是。 ③可:许可,允许。这里指赞成、满意。 ④牵窒:被牵连、连带、连累的人或事受到阻隔,不易解决。 ⑤苍:即苍头。指仆隶。泛指下属。 【译文】 当今世上,没有谁易被蒙骗的。可是,对于上司,如果有一句话不符合实际情况,那就必然带来上司的怀疑。这样一来,动不动就会犯错误,遭到上司的斥责。没有一件事得到上司的赞许。所以,碰到难办的事情以及案件牵连人较多,而又纠缠不清,不易解决的,应诚心诚意地向上司报告,请上司批示。上司自然会给你周密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拿假话来搪塞、蒙骗上司,没有不受到责备的。"狡猾的苍头",这是当官者最忌讳的。 【评语】 世上谁人没说过谎话,但要区别说谎的原因及性质。如果是为他人着想,是善意,则可以理解。如果是欺上瞒下,求得渔利,就不会有好的结果。谎言就像是雪中的垃圾,迟早要暴露的。蒙骗上司,可以侥幸于一时,难保不败露。 五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事有未惬①于志者,上官不妨婉诤②,寮友自可昌言③。如果理明词达,必荷听从。若不敢面陈而退有臧否④,交友不可,况事上乎?且传述之人,词气不无增减,稍失其真,更益闻者之怒,惟兴口戎⑤,可畏也。 【注释】 ①惬:qie,心意满足。 ②诤:直言劝告,使人改正错误。 ③昌言:直言不隐。 ④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 ⑤戎:战争。这里指舌战。 【译文】 如果别人对事情的看法同自己的想法有差距,那么,在上司面上不妨委婉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据理力争,在同事面前也可公开讲自己的看法,如果自己讲的有道理,用词贴切,表达准确,那上司一定会同意,同事也一定会听从你的看法。如果不敢当面陈述,但却在背后随便议论,这种态度即便是用在交友上都是要不得的,何况同上司相处呢。再一点就是,传话的人,他的用词,他的语气,未必没有添油加醋地地方,要是稍稍有失真的地方,就会让听取的人更加愤怒,记住:舌战是同样让人害怕的。 【评语】 喜欢背后议论别人的人,不是磊落君子。这样的人不能交,也不敢交。 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直抒己见,不提出自己见解的,如果是谦逊还罢了,如果是为了背后说长论短,就一定是个小人。当时不便说可以下来和当事人交换意见,当时想不出为何,事后觉得不妥应先向当事人提醒,而不是为了事后在同仁间煽风点火或急于去向上级密报显功。 五六、不义之事多行自毙 趋吉避凶,理也。公而忘私,不当存趋避之见。惟贪酷殃民,业业①脞②矿职,及险诈险谋,因而获罪者,咎由自取。外是则皆命为之矣。然福善过淫,天有显道,以约失鲜至竟不罹③大戾④,恣行威福之人、幸保令名、百无二三。不败则已,败必不止发黜。能辨吉凶者,为吾分之所当为,而不为吾分之所不仅为。自符吉兆而远凶机,趋避之道,如是而已。 【注释】 ①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 ②脞:cuǒ,烦琐细碎。指平庸无能,没有大的谋略。 ③罹:lí,遭遇、遭受。 ④戾:li,罪,罪过。 【译文】 趋吉避凶,这是一条天经地义的规律。为了公事而忘掉自我,就不应当存有什么趋吉避凶的想法。至于那种贪婪残酷,祸害人民的官吏;那种因自己的小事而渎职,以及那种使奸计耍阴谋而被法办的人,都是咎由自取。除以上各种情况外,其他的都是命中注定的。但是好事情过了头,上天自然会有所显示,以约束人的失误,极少有不受天道赏罚约束的。那种残暴恣行,作威作福的人,能保全好名声的,百人之中没有两三人。不败露则已,一旦败露,那就不仅仅是罢官的问题了,善于分辨是非吉凶的人,知道哪些是自己该干的事,哪些是不该干的。这样一来,自然就符合了趋吉避凶的法则。 趋吉避凶的规律,也就是如上所说罢了。 【评语】 积德行善,广结善缘,就是最好的趋吉避凶方法。那些横行霸道的地痞、恶棍迟早是会遭殃的,这才是上天公道。因此,古人希望趋吉避凶,总要求人们多做好事。从另一角度来看,人的希望不能总是放在可望不可及的上天,作无可奈何而又没有终结的企求,多行善事本身是在净比社会的风气,是社会大众的需要,是带有示范性的行为。 五七、为人下属尽心竭力 士人不得以身出治,而佐人为治,势非得已。然岁修所入,实分官俸,亦在官之禄也。 食而谋之不忠,天岂有以福之。且官与幕客非尽乡里之戚、非有乡故之欢,厚禀①而宾礼②之,什伯于乡里亲故。谓职守之所击,倚为左右手也。 而视其主人这休戚,漠然无所与于其心,纵无天谴,其免人谪乎?故佐治以尽心为本。 【注释】 ①禀:给与谷物。这里指物质待遇。 ②宾礼:对宾客的礼貌,接待。 【译文】 读书人不能当官理政,而只辅佐别人,这是情势不得不如此而作出的选择。然而当幕僚所得的收入,实际上也是官俸,因而也算是作官的俸禄。吃别人的饭,又不为别人尽心办事,上天难道会保佑他不成?何况当官者和幕僚之间,并不全都是同乡或亲戚,并不是都有亲朋好友那样的深情厚意,却受到了很高的待遇,其程度甚至十倍、百倍于同乡或亲戚故旧。这是由于主人把维系职守的重任托付给了他,而且把他看成是工作中的左右手而加以信赖倚重。假如受到这种礼遇的幕僚,对他主人的幸福欢乐和忧心悲愁的事却漠不关心,无动于衷,这样的人即使上天不谴责他。也逃不脱人们对他的谴责,正因为如此,辅佐别人治理政务,应该以尽心尽力作为根本原则。 【评语】 做事尽心,应是竭尽自己所知,自己所能,自己力所能及去完成任务。 多为领导分忧解愁,在坏事刚露出端倪的时候就加以补救,并且尽力化害为利。总之,既然受人之托,就应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服务,对得起别人的信任。这是做人起码的品德,也是立足社会,受人敬重、被人信任的基础。 古人这方面的论述真不少,所谓良禽择枝栖,良臣择主事,谋事以忠,交友以信。一个有为之士如果能遇上一个可以作为的好官,却不去铺佐,不能尽心尽力,实际上也是在销毁自己,在失去一展宏图的机会。 五八、与其报德莫如尽言 尽心云者,非徇①主人之意而左右之也。 凡居官者,其至亲骨肉未必尽明事理,而从仆胥吏类皆颐指气使②,无论利害所关,若辈③不能进言,即有效忠者,或能言之,而人微言轻,必不能劝其倾听。甚且逢彼之怒,谴责随之。 惟幕友居宾师之分,其事之委折既了然于心,复礼与相抗,可以剀切④陈词,能辨论明确,自有导源回澜之力。故必尽心之,欲言而后为能尽其心。 【注释】 ①徇:顺从。 ②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③若辈:此辈、这类人。 ④剀切:切合事理,切实。 【译文】 所谓尽心,并不是唯主人意见是从。当官者的至亲骨肉,未必都是明白事理的人。至于他们身边的听差、仆役、小官之类,更都是傲慢无礼,目空一切地支使指挥别人的人。不论和他们有无利害关系,他们都说不上一句话。 即使他们中有忠心耿耿的人,或许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然而由于他们自身地位低微,所说的话分量也就不够,必定难以说动主人加以采纳。而且如果刚好遇到主人发怒心情不好,那随之而来的就是责骂。在这种情况下,惟有幕僚才能做到他们所做不到的事情。因为幕僚往往多处在客人和教师这种特殊地位上,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委婉曲折,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又可以用有礼节的方式和主人相抗衡,陈述事理又切中要害,合情合理,也可以将是非得失辨别论述得清楚明了。这样,他们作为幕僚,自有开源导流,力挽狂澜的能力,所以说作为幕僚一定要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然后才能够做到尽心。 【评语】 作为助手忠于其职守,没有比不断设谋进言更好的了。比如遇到地方上有益的事情亟待兴办,有弊端的事亟待革除,刑罚不公正,催征苛刻急迫,以及消灭盗贼,解救饥荒,劝人学习,消除强暴等等事情,都必须深思熟虑地作好筹划,全盘考虑,提出忠告,指明善道,使它们见诸于行动,造福一方,这就叫做能够尽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俗话说:"公门之中好修行",是说一项好政策好措施并且付诸施行,就会让广大的黎民百姓都得到福利,从中受益。然而如果制订的政策不好,措施不力的话,也就会造成无穷无尽的恶果,后患无穷。作为一个助手,表面上看起来以乎没有权力,而实际上却是参与了每件事情的。假如幕僚真心诚意地想要多做好事的话,那么他们就应该依据时间的推移,按照事情的变化,竭尽自己的心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心一意的帮助主 人。这样才会对老百姓有所帮助有所裨益,这才是最大的"修行"。 五九、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衙门必有六房书吏,刑名掌在刑书,钱谷掌在户书,非无谙①习之人,而惟幕友是倚者。幕友之为道,所以佐官而检吏也。谚云:清官难逃猾吏手。 盖官统群吏,而群吏各以其精力,相与②乘官之隙,官之为事甚繁,势不能一一而察之,唯幕友则各有专司,可以察吏之弊,吏无禄入其有,相循陋习,资以为生者,原不必其为搜剔,若无弊累人之事,断不可不杜其源。总之幕之与吏,择术③悬殊,吏乐百姓之忧,而后得藉以为利,幕乐百姓之和,而后能安于无事。无端而吏献一策,事若有益于民,其说往往甚正,不为彻底熟筹,轻听率行,百姓必受累无已。故约束书吏,是幕友第一要事。 【注释】 ①谙:熟悉。 ②相与:相互, ③术:方法。 【译文】 衙门之中必定配备有六房专门承办各种文书的官吏,有关刑法的事,由刑书管理;钱财粮米之事,则由户书掌握。并不是官员不熟悉这类事务,而是存幕客可为依靠。因为设置幕客这一职位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辅佐每位在职的官员,并且约束其下属的行为。谚语说:"清官难逃猾吏手"。意思是,无论你是多么清正廉洁的官吏,也难于逃出奸猾似鬼的小吏的卑劣手段。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官员统率着很多下属,而这些下属,又各自凭藉自己的经验和手腕,挖空心思,相互钻空子。在任的官员,政事本来就繁忙,必然难以事必躬亲,一一检查。唯有幕客诸人,每人都专门负责着不同的事务,因此可以监察出下属官吏的舞弊行为。这些下属的小官吏,没有官俸收入,但他们却有相沿已久的陈陋习俗,作为自己的生活来源。这本不必过分地搜索挑剔。但是如果他们因舞弊而连累他人,断断不可不杜绝其源头。总而言之,幕客和小官吏,选择的方法悬殊有别。小官吏喜欢的是骚扰百姓,他们可以趁机渔利;幕客喜欢百姓安宁,他们也可以无事。 假如小吏献上一条建议,事情好象有益于平民百姓,他们申述之词冠冕堂皇。如果没有透彻考虑盘算,轻信他们的话,率意而行、老百姓必定会受累无穷。所以约束好这些承办文书的小官吏,是幕客们第一重要的事情。 【评语】 这里讲得是公和私的区别,祸与福的本源。所以应当严格地要求自己,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严格地管理和约束属下是成事的一个重要条件。 六○、签差拿人不要轻派 讼一签差,两造不能无费,即彼此相安息销,亦且不易。余向佐主人为治,惟必讯之案,方签差传唤。其余细事多批族亲查理,或久而不覆,经承禀请,差催从不允行,亦不转标。 盖事可寝搁,必其气已平,因而置之,有益无损。加以差催转多挑拨矣。 且族亲纵有袒护,终有敢尽没其真。役则惟利是视,更不可信也。 【译文】 办理一件案子,一旦派差役去抓人,原告和被告双方都会劳苦疲惫一番。 即使双方已经和好,要想撤诉,也很不容易。从前我作助手时,只有那些必须审讯的案子,才派人叫犯人来。其余细小事情,大多指示给有关家族亲人办理。有时很久都没有回音,经承、差役都请求催促,我还是不允许他们前去。也不传票。大凡诉讼之事能够被搁置起来,一定是双方怒气已消,所以干脆这案子放在一边。这样做有益无害,如果没事找事,叫差役去催促,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况且,同族亲属即使有偏袒之处,最终也不敢完全掩盖事实真相,差役唯利是图,更不值得信任。 【评语】 冤家宜解不宜结。当官者应多为百姓着想,多行善事。多化解矛盾,使人民百姓安居乐业。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才会有政绩,官运也才能亨通。不多签差并不是不签差,但在法制不完备的社会,签差便可以让一些专门鱼肉百姓之徒有可乘之机,与其这样,多签差又能何益呢? 六一、草供之辞未可全信 罪从供定,犯供最关紧要。然五听之法,辞止一端。且录供之吏,难保一无上下其手之弊。据供定罪,尚恐未真。 余在幕中,凡犯应徙罪以上者,主人庭讯时,必于堂后凝神细听。供稍勉强,即属主人覆讯,常戒主人不得性急用刑,往往有讯至四五次及七八次者。疑必属讯,不顾主人畏难,每讯必听。余亦不敢惮烦也。 往岁壬午八月,馆平湖令刘君冰齐署。会孝丰事主,行舟被劫,通详缉捕,封篆后余还里度岁,而邑有回籍逃军曰盛大者,以纠匪抢夺被获。讯为劫案正盗。冰齐迓余至馆,检阅草供。凡起意纠伙上盗,伤主劫赃,表分各条,无不毕具,居然盗也。且已起有蓝布棉被经事主认确矣。当晚属冰齐覆勘,余从堂后听之,一一输供,无惧色。顾供出犯口,熟滑如背书。然且首伙八人,无一语参差者,心窃疑之。次晚复属冰齐故为增减案情,隔别再讯,则或认,或不认,八人者各各歧异。至有号呼诉枉者。遂止不讯而令库书典税书依事主所认布被颜色新旧借购二十余条。余私为记别,亲以事主原认之被属冰齐当堂给认,竟懵无辨识。于是提犯研鞫,金不承认。细诘其故,盖盛大到官之初,自意逃军犯抢,更无生理,故讯及劫案,信口妄承。而其徒皆附和之。实则被为己物,裁制有人即其本罪亦不至于死也,遂脱之。 越二年,冰齐保举知府引见,而此案正盗由元和发觉,起赃主认。冰齐回任,赴苏会审定案。初,余欲脱盛大时,阖署哗然,谓余枉法曲纵,不顾主人考成。余闻之,辞冰齐,冰齐勿听。余曰:"必欲余留止者,非脱盛大不可。全失赃甚多,而以一疑似之被骈戮数人,非惟吾不忍以子孙易一馆、为君计,亦恐有他日累也"。然短余者犹窃窃然私议不止,幸冰齐不为动,至是冰齐语余曰:"曩力脱盛大,君何神耶?"余曰:"君不当抵罪,吾不当绝嗣耳。"盖余自此,益不敢以草供为据矣。 【译文】 给犯人定罪,是要根据供词的。所以犯人的供词最为重要。但五种办案方法里,言词只是一种,况且记录供词的吏役,难免有做手脚的弊端。根据供词定罪,惟恐不合事实原委。 我在当助手时,凡遇到应定为服劳役罪以上的犯人,每当主官在庭堂审讯时,我一定在庭堂后面聚精会神地细听。供词稍有牵强不畅之处,就嘱托主判官反覆审讯,并告诫主判官不能性急用刑。因此往往反复审讯,多达四五次及七八次的。有疑问,一定嘱托主判官注意审讯,不顾主判官担心有困难,每次审讯我都认真细听,从不敢厌烦。 前些年,即壬午八月,我住在平湖县令刘冰齐先生府,恰遇孝丰一带航船被动,乘客被杀,官府到处通缉捉拿。年终官府封印休息后,我回到故乡过年。同乡中有个名叫盛大的逃兵跑回家来,因纠集土匪抢劫被抓获,审讯为抢劫案的强盗。冰齐把我迎接到官府里,考察初次口供,包括起心纠集伙伴、无端伤害别人、抢劫财物、按份分赃,每一条都具备,俨如大盗。并且已经有一件蓝布棉被,经受害人辨认,亦确凿无疑。当天晚上,我嘱托冰齐再考查审讯,我在后堂听,他们都一一招供,没有恐惧的表情。考虑到犯人口里的供词那么熟练顺畅,如同背书;而头儿和喽罗八人没有一句话不相吻合,我心里遂暗暗怀疑起来。第二天晚上,又嘱托冰齐故意将案情进行增减,隔离犯人再行审讯,便有人认罪,有人否认,八个人中,言语分歧很大,甚至有大呼冤枉者。于是便停止审讯,叫库房里掌管财务的人依照受害人所认领的棉布被的颜色,或新或旧共购得二十余床,我暗地作了记号,把受害人的被子也放在里面,当场叫他们辨认,竟然都认不出来。我便提审犯人,全不承认。详问其中的缘故,原来是盛大被抓到官府之初,自己思量逃出军队,又犯抢劫,没有活命的理由了,所以审讯到抢劫案时,信口开河予以承认,他的娄罗们也附和。其实被子是自己的,有的人即便犯上这种抢劫,也不至于定死罪呀,便放了他们。 两年之后,冰齐被推举受到知府接见,而这件案子的真正犯人是由元和发觉的,赃物拿出,受害人也前来认领了。冰齐回到官府,又奔赴江苏会审案子。开初我想为盛大开脱时,全衙门的人都哗然,说我不顾国法,委曲纵容,不顾主官的考核结果。我听了后,问冰齐,冰齐也不同意。我说:"一定要我留下来,就必须解脱减轻盛大的罪过。况且丢失的东西很多,只因五条可疑和相似的棉被,就要杀好几个人,不只是我要为我的后代考虑不愿丢掉现在的位置,为您考虑一下,也担心你会受到拖累。"但批评我的人还在窃窃私语,幸好冰齐不改初衷。真相大白后,冰齐向我说:"先前竭尽全力为盛大开脱,你怎么料事如神啊?"我说:"您不当抵罪,我不应绝后啊。" 从这以后,我更不敢把初次供词作为给犯人定罪的凭据了。 【评语】 有的人认为这本书专门讲当助手的方法,跟当官做主没有关系,不知道为官者和助手像是在同一条航船上。命运相连。"助手善于考核省察事理,糊口养家,为官者自然共同享受福祚。"从这两句话可以悟出一点,为官者不要猜疑助手的细心谨慎为自私为己的举动。 六二、相合则留不合则去 嗟乎!尽言二字,益难言之。公事公言,其可以理争者,言犹易尽,彼方欲济其私,而吾持之以公,鲜有不龃龉①者,故委蛇②从事之人劝曰:"匠作主人模或且从而利导之;"曰: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嗟乎!是何言哉! 颠而不持③,焉用彼相④,利虽足以惑人,非甚愚暗,岂尽迷于局中。 果能据理斟情,反复于事之当然及所以之故,抉利害而强诤之,未有不悚然悟者。且宾之与主,非有势分之临也。 合则留,吾固无负于人,不合则去,吾自无疚于已。如争之以去就,而彼终不悟,是诚不可与为善者也,吾又何所爱⑤焉。故欲尽言。非易退不可。 【注释】 ①龃龉:不合,相抵触。 ②委蛇:(wēi yí)形容随顺,这里有敷衍了事的意思。 ③持:扶持、扶助。 ④相:辅助、帮助。特指扶助盲人或扶助盲人的人。 ⑤爱:吝惜、舍不得。 【译文】 唉!"尽言"这两个字很难言讲。公事公言,可以据理力争,也容易把事情说清楚;然而当对方假公济私,我自己却站在正义和公理立场上的时侯,彼此不可能不发生冲突。那些办事敷衍了事、工作马虎的人就会这样来劝解安慰:"匠人最好按照主人的意思干活。姑且先遵照他的想法行事,在适当的时候再因势利导地启发他吧。"也有的人会这样说:"照他的意思行事,我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唉!这是什么话呀!一个盲人跌倒的时侯却不去搀扶他,那么在旁边专门搀扶他的人还有什么作用呢?利虽然足以蛊惑人心,但若不是十分愚笨迟钝的人,谁又会沉迷于当局之中呢?果真能够据情理来斟酌,对于事情应该是这个样子以及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反反覆覆仔仔细细地研讨,找出其中的利弊,直言强谏,幡然醒悟。况且,在幕宾和主人之间,并非有势力之不同。如果与主人志同道合,就留下来辅佐他,这样对我自身来说本来就没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如果志不同、道不合就干脆离开,对自己的良心来说,我本来也就没有值得内疚之处。如果以去留来作抗争,而对方却始终执迷不悟,那么这种人就确实不值得在一起共事。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所以说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话,一定得给自己留一条易于退守的路子,那就是"不合则去"。 【评语】 幕僚和长官本来应该志同道合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彼此尽心、尽言,才能有所成就。如果幕僚只对长官尽心、尽言,而长官不对幕僚尽心、尽言,那么长官势必会表现出轻慢、懈怠,幕僚因此而感受侮辱,必然会妨碍他尽心、尽言。甚至还可能意见不能沟通、产生分歧而分手,这应该是为官者应当注意体会的事情。 六三、守正不阿得失有数 或曰:寒士以砚为田,朝得一主人焉,以言而去;暮得一主人焉,又以言而去,将安所得为之主人者。呜呼!是又见小者之论也。幕客因人为事无功业可见,言行则道行,惟以主人之贤否为贤否,主人不贤则受治者无不受累,夫官之禄,民之脂膏,而幕之修出于官禄,吾恋一馆而坐视官之虐民,忍乎,不忍!且当世固不乏贤吏矣,诚①能卓然自立,声望日著,不善者之所恶,正善者之所好出。故恋栈者或且穷途偃蹇②,而守正者非不到处逢迎。 【注释】 ①诚:确实、的确。 ②偃蹇:困顿、不顺利。 【译文】 有人告诉我说:"贫寒的读书人以笔砚为谋生的工具,早上结识了一位主人,只因言语不合志趣不投而另谋他就。晚上又结识了一位主人,又因言语不合而离职他去。那么寒苦的读书人究竟要找什么样主人呢?"唉!可惜可叹呀,这是眼光短小者的看法。作幕僚的人不得不依据不同的人来做不同的事,没有什么功名事业可以搏。他的话如果行得通,那么他的理想也就能行得通,只把所辅佐的人贤明不贤明来作为自己贤明不贤明的标准。主人如不贤明,那么在他治理下的人民,也就没有不受牵累的。当官者领取的俸禄,是老百姓的脂膏;然而作幕僚的收入,也是官俸中的一部分。可是我自己却因留恋于这幕僚的位子,而坐视为官者虐待残害黎民百姓,良心上能忍吗? 不能。何况当今之世,并不缺乏贤明公正的官吏,他们也确实不同凡俗,卓然独立,名声和威望也一天比一天突出。虽然这样,那些不善良的奸狡之辈所不喜欢的事,正是我辈善良正直之士所喜爱的。所以留恋自己当前所得的人,或许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尚有穷途末路坎坷遭遇;而刚正不阿的人,也并不到处逢迎。 【评语】 寒士之所以寒,就因为他并不随意委身。找口饭吃并不困难,但要找到志同道合的领导,发挥自己的才干,那就不是容易的事了。所以,有眼光的领导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就。有事业心的人才,也在寻找正派的有能力的领导,寻找发挥自己才干的优良环境,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六四、正视自己不亢不卑 幕客以力自食。名为佣书,日夕区书①,皆吏胥之事,而官声之美恶系焉,民行之利害资焉,非与官民俱有宿缘,必不可久居此席者。 自视不可过高,高则气质用事,亦不可过卑,卑则休戚无关。 【注释】 ①区书:处理文书。 【译文】 幕客凭借自己的才能养活自己。名义上虽然说是受雇于主人,为他抄写文书,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做的完全是下级官吏们才做的事情。然而这些事却关系到一个官员的政治声誉,也与百姓生计利害攸关。一个当幕客的人,若非是跟在职官员以及当地百姓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缘分的话,他在那儿肯定是呆不长的。因此处在这个位置上的幕客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高,自视太高了往往就会意气用事;当然也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卑微,自视太低了,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就往往对他不相关的幸福与疾苦都漠不关心。 【评语】 工作简单单调,但能正视自己的工作,摆正自己的位子,调整自己的心态,甘心做一台机器的一个部件,就会做好工作,进而对整个机器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这样,他的工作就不再是简单的了。因此,不论干什么工作,都应努力干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自己的才能也就得到了体现。而好高骛远,总生出不切实际的梦想,只盯着理想的工作、岗位,就很可能一无所获,须知自己的路在自己脚下。 六五、立心要正行事才公 谚云:"官断十条路。"幕之制事亦如之。 操三寸管,臆揣①官事,得失半焉。所争者公私之别而已。公则无心之过,终为舆论所宽;私则循理②之获,亦为天谴所及,故立心不可不正。 【注释】 ①臆揣:主观想象和揣测。 ②循理:依照常理、常规。 【译文】 俗语说:"官断十条路"。作幕僚的人,在处理公事时也是这样。握着三寸之笔,心中思虑着官事,其结果是得失各占一半。他能够辨别得清楚的事只不过在于公私而已。心术正,即使出了差错,也是无心之过,到最后还是会被百姓子民的舆论所宽容;心术不正,包藏祸心,按照常规办事也会产生诉讼和纠纷,还要受到天地良心的谴责。所以作为一个幕僚,心术要端正。 【评语】 心地正直,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心地正直无私,所行就会端正不邪恶,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就是说,平时要有操守,临到行事时就能区别公与私的不同,不要想着到有事情的时候才去端正自己的心术。立心正是做好参谋助手的前提,如果是带着满心的私欲进言设计,何谈公正?立心正,又有能力,注意掌握实际情况,办事才可能抓住本质,把事办好。 六六、选择贤明获益必多 前言就馆宜慎,犹为处馆言之。实则人品成败,所关尤钜①。盖寻常友朋,鲜能经年聚处,惟幕友之与主人,朝夕相习,性情气质最易染移,所主非人,往往远离其本。曩②余初入幕时懵无知识,在外舅署二年,未甚预官事也,迨至常州主海阳胡公,举目生疏始凛凛③自励。公官太守而自奉俭约,过于寒士。无声色嗜好,无游谈狂语。日未出,先仆从起坐书室,治官文书,夜必二更余方入内室。风雨寒署无间。每办一事,必撤始终反覆辩难,以求其是。尝言心之职思,愈用愈出。思字之义,以心为田。田中横竖二画,四面俱到,缺一面便不成字。僚属号公三世佛,谓过去现在未来无不周计也。 余司书记,而公善余持论,遇刑名钱谷大事,必招其议颇多刍荛④之彩。余是以乐为知己用。既敬公正直廉勤,又以公之生年月同先君子。仅后先君子一日,益严事之。 公亦雅器重余,有国士之目,礼貌视他友加等。 帮他友皆苦公琐细,不乐久居。余独相依六载。 觉立身制事之道,师资不少,其后择主与公异辄不就。孔子曰:"居是邦也,"其大夫之贤者。岂可荀焉已哉。" 【注释】 ①:通"巨",大。 ②曩:nǎng,以往,过去,从前。 ③凛凛:严肃,这里引为惊醒。 ④刍荛:谦辞,在向别人提供意见时把自己比作草野鄙陋之人,没有见识。 【译文】 前面说到选择幕府应该谨慎,还是针对如何在幕府工作来说的,实际上也是和人品好坏有着极大关系。因为平常的朋友,少有能够整年都相聚在一起的。而唯有幕友和主人就不相同了,他们朝夕都在一起学习商讨,性格感情和气质最容易相互影响薰陶。如果所辅佐的人不怎么样,往往会使自己背离原来的本色。从前我在刚进入幕府的时候,稀里糊涂,没有知识。在岳父的官署中,二年多一直没有参与太多的公事。等到后来在常州胡公幕府中工作时,举目生疏,才开始惊醒自励。胡公官到太守却极为节俭,甚至超过了贫寒的读书人。既无声色嗜好,也没有到处游玩,闲谈吹牛说大话的毛病。 太阳还未升起,就先于仆役们起床,坐在书房中办理文书公事了。每天晚上,都是在二更过后,才到卧室里歇息。这个生活习惯,无论是起风下雨,寒冷炎热,都从不间断。每办理一件公事,就一定贯彻始终,反反复复地辩论诘难,以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他曾经说:"心的职能功用,愈用就愈灵活"。 思这个字的含义,是把心作为田,田中横竖有两画,四面都到了,缺一面就不成一个思字了。胡公手下的人,称赞他是三世佛,因为他在考虑问题和处理公事时,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每一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我当时所掌理的文书工作,胡公很擅长,我只是在刑名钱谷方面的大事发表看法。因此我很乐于为他所用。一方面是敬佩他公正廉洁勤奋的品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和我那过世了的父亲的出生年月相同。只比我父亲小一天,因此我更为严谨地奉侍他。而胡公也很器重我,用比对其他幕友更好一等的礼节来待我。 其他幕友都对他的琐细而感到苦恼,不愿意长久地在他幕府中任职;唯独我和他相互依侍了六年,从中懂得了立身治理事物的道理和原则,获导的教益也不少。从那以后,我选择自己的幕府主人时,凡是觉得他的为人和品行和胡公不同的,我就不接受他的聘请。孔子说:"居住在这个国家,就要选择到一个贤明的大夫那里工作,这种事难道可以苟且从事吗?" 【评语】 选择主人要看大节。先看其德,人品端正,勤于公事;其次才看才能。 对人不可求全责备,否则可能一个朋友都没有。 作幕宾,要处处检点。如果自己辅佐的是一个贤明勤勉的领导,自己的才能就可能得到发挥,正所谓强将手下不选弱兵。
六七、入幕工作务必慎重 吾辈以图名未就,转而治生。惟习幕一途与读书为近。故从事者多。然幕中数席,惟刑名、钱谷岁修①较厚。余则不过百金内外,或止四五十金者,一经入幕,便无他途可谋,而幕修之外,又分毫无可取益。公事之称手②与否,主宾之同道与否,皆不可知,不合则去,失馆亦常有之事。刑名、钱谷谱练而端方者,当道每交相罗致,得馆尚易。其他书记、挂号、征比各席非势要吹嘘,即刑钱引荐。虽裕有用之才,洁的无瑕之品,足以致当道延访者什无一二,其得馆较难。以修脯而计刑钱,一岁所入足抵书号往比数年。即失馆缺用,得馆之后可以弥补。若书号、征比得馆已属拮据,失馆更费技梧。 且如乡里课徒及经营贸易、蕴袍疏食、勤俭有素,处幕馆者章身不能无具,随从不能无人加以庆吊往还,亲明假乞,无一可省。 岁修百金,到家亦不过六七十金。八口之家,仅足敷衍。万一久无就绪,势且典贷无门,居处既习于安闲,行业转难于更改,终身坐困,始基误之。 故亲友之从余习幕者,余必先察其才识,如不足以造就刑钱,则四五月之内即令归习他务。盖课徒可以进业,贸易可以生财。 作幕二字,不知误尽几许才人。量而后入择术者,不可不自审也。 【注释】 ①岁修:一年的收入。修,干肉,旧时指教学的酬金。②称手:适合自己实际,意便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译文】 我们这些人由于功不成名不就,转而寻求其它谋生途径,而唯有学习幕府工作这条道路,跟读书应试踏上仕途还比较接近,因而往这条道上挤的人还比较多,但是幕帷中这么多席位,只有刑名和钱谷每年所得的报酬,比较起来还稍稍丰厚一点,其余几个职位,每年收入不出百十两银子,有时候还只有四五十两。一个读书人,一旦入幕,就没有其它经济收入可供谋取,而且除了作幕宾的正常收入外,又连一分一毫都无法得到。公事是否得心应手,主宾之间是否志同道合,全都是一个未知数,心里没有底。和主人合不来就离他而去,因而辞去幕府中的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对于刑名、钱谷方面的工作谙熟干练而又端正方直的人,当官的人往往交相罗致,因而得到这两个工作还容易,其它如书记、挂号、征比各个职位,不是由权贵势要的人给说好话,就是由刑名和钱谷推荐任命。虽然具备了工作才能,具有洁白无暇的品行操守,但能让当政官员邀请访谈,委以重任的不过十分之一、二。所以要获得这几个职位很困难。如果我们从每年的收入来看,刑名、钱谷的职位,一年的收入完全比得上书记、挂号和征比好几年的收入。因而现居刑名、钱谷职位的人,即使丢了工作,缺少钱花,但再次得到这种工作后,所得的收入还可以弥补起失业那段时间的损失。然而像书记、挂号和征比这几个职位,他们得到这份工作时挣钱就很有限了,而辞去这个职位时,口袋里的钱更是少得可怜了,他们如果是在乡里招几个学生来教教,或者经营商业,还可以有粗茶淡饭,保证温饱;勤俭节约,日子还算过得去,在而幕府中工作,衣服不能不制,跟班随从不能没有。再加上庆贺喜事,吊唁丧事,来来往往,也得费钱:亲朋好友借贷等等也要开支,每一项都是不能减省的。一年下来的收入才百十两银子,拿到家里后也只不过是六七十两而已。对于一个八口之家来说,仅仅是敷衍生活,勉强过得下去。万一好久都没有找到新的职位,就不得不典当家财,向人借贷过日子。在家已经习惯了过安闲无聊的日子,改行又难于适应变化的社会。于是终身都受穷困的折磨。究其原因,完全是由于一开始就选择了错误的就业方向。我的亲朋好友中有跟随我学习幕府工作的人,我一定先要观察他的才能和见识,如果不值得在刑名、钱谷方面加以培养,那么四五个月之内,就一定叫他回家去,学习其它谋生之道。因为设私塾教学生还可以使学业得以提高,从事商品贸易可以从中获得利润。作幕宾这两个字,不知道耽误消磨了多少有才能的人!所以先衡量自己的才能所长,然后再选择是否进入幕府工作。选择人生就业道路的诸君,在面对这个举足轻重的问题时,不能不作一番深刻的自我估价啊! 【评语】 古代从事幕宾工作的人,似乎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具有这方面才能的人,未尝不可以试一试身手。也未尝不能有所作为。 六八、交友宜慎切忌太滥 广交游,通声气,亦觅馆一法。然大不可恃。得一知己,可以不憾。同心之友,何能易得。往往交太滥,致有不能自立之势,又不若硁硁自守①者转得自全,且善善恶恶直道在人,苟律已无愧,即素不相识之人,亦未尝不为引荐,况交多则费多,力亦恐有不暇给乎。 【注释】 ①硁硁自守:浅见固执地生活在狭小的圈子里以保全自己。 【译文】 广交朋友,互通声气,也是读书人寻找工作的一种方法,但不一定完全靠得住。人生,能够拥有一个知心朋友,就死而无憾了。可真正志趣相投的知心朋友,怎么可能轻易就找到呢!往往是交游太广太滥,致使自己反而无法自立。有时倒不如那种固执己见,固步自封的人,反而得以保全自己。况且善善恶恶,择善择恶全在于人。如果要求自己严格,无愧于心,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见了你,又何尝不替你引荐呢?一个人交游多了,就会多花钱财,对自己的金钱和精力来说都恐怕有力不从心之感吧! 【评语】 交朋友要谨慎,要选择那种有助于你身心健康发展的朋友。如若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不仅对自己的健康发展无益,可能还会有不良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贵心知,酒肉朋友、利益组合不可交,也不可能深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友不可滥,大可不必充那种高朋满座,食客三千的气派。 六九、攀龙附凤仕途不为 登高之呼,其响四应。吾辈声名所系,原不能不藉当道诸公齿牙奖借①。 有相赏之实,自能说项。如攀援依附,事终无补,非必其人自挟贵自大也,即甚虚怀下士而公务殷繁,势不能悬榻倒屣②,司阍者又多不能仰体主人之意,怀刺③投谒,徒为若辈轻薄,甚无谓也。总之彼须用我,自能求我,我若求彼,转归无用,故吾道以自立为主。 【注释】 ①奖借:称许提拔,推奖。 ②悬榻倒屣:比喻礼贤下士,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③怀刺:怀藏名刺,名刺即名贴,相当于现代的名片。谓准备有所谒见。 【译文】 登高一呼,四面八方就都会有响应。在关系到我们这些人声名的大事上,原本就不能不藉助于那些有权有势的权贵夸奖赞赏。在他们赏识你的时候,自然会替你在各种场合说好话。如果我们去攀龙附凤,依附投靠他们,对事情终究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并不是这些权贵们凭借自己权势自高自大、不愿帮助我们,而是他们公务十分繁忙,纵然是胸襟开阔、礼贤下士的权贵,也不可能在百忙中抽出太多的时间来接待我们,做到面面俱到,再加上看门人之类的仆役又不能够体察主人礼贤下士的深意;而我们这些人却偏要揣着名片去请求拜见主人,白白地被这些人羞辱轻视,实在是没有必要的。总而言之,那些权贵若需要使用我,自然会来求我,我们如果去求他们,反而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我提倡自立为主,不要去巴结逢迎权贵。 【评语】 自主就是使自己品行敦厚诚朴,勉励自己学习知识。求不求人,那完全取决于我。有知识,有才学,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得到官府的重用。 关键是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这里涉及一个对自己的才干的把握,自己平时不积蕴些知识,只凭巴结逢迎求仕求官,一旦有机会掌得一官半职,却无点滴墨水去施展抱负,岂不可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宜自主,不卑不亢于世,自主勤学于己,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七○、美缺好事尤不易为 俗所指美缺,大率陋规较多之地,岁例所入人人预筹分润。善入而善出,惟才者能之。 或不善于入而不能不出,则转自绌矣。虑其绌而入之,不谨,过不旋踵。 惧有祸而入之,稍慎又不足以应人之求。故美缺尤不易为。自好者,万不宜误听怂恿垂涎营调。白香山诗云: "劝娱僮仆饱,始知官职为他人。"今之为美缺者,饱僮仆而已,妻妾欺娱其名也,实且贻子孙之累为。余向客归安,夜中闻雁,有"稻粱群骛共,霜露一身寒"之句。非有所感也。主人王晴川讽咏数过,潸然泣下。明年以终养去官。居美缺者可不常自敬乎? 【译文】 一般人所说的好差事,大多数是在各种陈规陋习较多的地方。每年的照例收入,每个人都预先计划好了分配的数量。能够搞好收入和支出的,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办得到。有的人不善于收入,却又不能不支出,如此一来,各种费用就入不敷出。能够考虑到费用不够却又偏偏不谨慎地处理收入,那么祸患马上就要来临了。害怕祸患的后果,在收入上稍微谨慎一些,却又无法应付别人的要求,所以说人们眼中的好差事,却不容易干好。洁身自好的人,千万不要听别人怂恿,垂涎于眼前的各种有利的营生。白居易有首诗这样写道:"妻妾欢悦童仆饱,始知官职为他人",现在那些干美差、捞肥缺的人,把自己的童仆养得白白胖胖的,而自己所拥有的所谓妻妾欢悦,却是徒有虚名而已,其实质却是,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罢了。 我先前曾经客居监安,半夜时听见雁的鸣叫之声,有所感触,写下了"忙于填饱肚子的群雁啊,却在风霜雨露中落得一身凄寒"的句子。这并不是有感而发。主人王晴川先生把这两句诗暗暗诵吟了几遍,悄悄地流下了饱经风霜的泪水。第二年,他就以供养父母为藉口辞官归家了。那些正在干好差事的人,难道不应该常常以此提醒自己吗? 【评语】 谋求美缺以满足私欲者,必不择手段。其实所谓美缺,主要是指有权,可以借此捞钱的美事,经办人如果是贪得无厌之辈,必然会去贪赃枉法,所以,伴随的危险也大。而别人也希望能通过你捞点好处,如不答应,就会惹人;若答应,又会损害自己利益而怨恨于人,何况违反原则,要自己承担责任。自己意志力不强,早有谋私之念,就会步入歧途,很可能会因此毁掉自己的一生,而一个清正廉明的人自己不会去计算差事美否,以公为重,故可以去掉利害之虑。 七一、在外挣钱不要忘家 鬻文为活,非快意事,固不可有寒乞相,使主人菲簿。而本来面目欲须时时自念,食饶粱肉,念家有应赡之妻孥,自不忍从粱肉外更计肥甘。卖及优伶。念家有待济之戚,自不暇向优伶中妄博欢笑。且客中节一钱之费,则家中赢一钱之资。家食无亏,行装可卸,又何必以衰年心力长为他人肩①忧患哉。 【注释】 ①肩:承担。 【译文】 卖文为生,不是快意的事情,所以不能有寒酸乞讨的外相,使主人看不起。你的本来面目是要常常记挂的。吃饭有美食,有精肉,就应该念及家里的妻子儿女,这样自然就不会在粱肉之外拿出美食馈赠戏子。念及家中有等待资助的亲人,有了钱自然就不会到戏子中博取欢笑。做幕客时节约一文钱,家中就多一文钱。家中不缺食用,就可脱掉在外做事的行装,何必年高体衰还长期为他人承担忧患呢! 【评语】 在外工作的人,由于有俸禄收入,而无家庭羁绊拖累,所以显得经济宽裕。处理好生活、工作、家庭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虽然这和现代的家庭组合不尽一致,可现代家庭同样存在着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协调问题。 七二、不受防范犹宜谨慎 关防①之名必不可受。而可以不受关防之故,全在谨慎。朋友为五伦之一,主宾特朋友之一。重一主人而尽疏朋友,固非端人之所以自处。然因主人不我关防而律己不严,将声名有玷为主人轻簿,终有不得不受关防之势。 故亲友往来,必须令主人知名,有事出宅门,亦须令主人确知。所往事事磊落光明,主人察其可信,自不敢露关防之迹。否则主人举身家以听,安能禁其不加体访也。 【注释】 ①关防:防止泄漏机密的措施。 【译文】 "防范"、"禁锢"一类的名称,一定使人无法接受。然而不被防范猜忌,则更应谨慎小心。朋友是"五伦之一。"主官和助手也是朋友。看重一个主官却把其他朋友都疏远了,固然不是正派人立身行事之法;若因主官不防自己,自己就胡做非为,使名声受到影响,也会被主官看不起,最后一定落到被防范猜忌的地步。所以亲朋好友来,一定要让主官知道朋友的名字,有事情要离开官府,也需让主人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每一件事都应办得光明磊落。主官信赖,自然不会被防范。不然的话,主官全家防范你,你又怎么相处呢? 【评语】 人之所以被别人防范,关键是不被理解。当然也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因此应多和别人沟通,多显示自己的善良本质,让别人了解你,理解你,防范也就自然解除了。而不被人防范,则需自己慎重处事。别人相信你,重视你,可你不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品德、业绩来回报,无异于自掘坟墓。 七三、洁己自守为官不贪 吏不可墨①,固已。余则以为匪。惟不可亦且不必。数十年前,吏皆洁,谨折狱以理。 间以贿胜,深自讳匿。自一二亏帑之吏,藉口弥补,稍稍纳贿。讼者以贿为能,官惟贿径不开,莫得而污之。偶一失检,墨声四播。盖家人吏役皆甚乐官之不洁,可缘以为奸。虽官非事事求贿,而若辈必曰:非贿不可假官之声势,实役之橐囊②。官已受其挟持,不能治其撞骗,且官以墨著,讼者以多财为雄,未尝行贿亦昌贿名。其行贿者,又好虚张其数自诩。富豪假如费藏镪③三百两,必号于人曰五百两。而此三百两者说合过付吏役,家人在在④分肥。官之所入不能及半,而物议讹传多以虚数。布闻上官之贤者,必摭他事弹劾,即意甚怜才,亦必予以愧厉之方,其不贤者,则取其半以办公,而所出之数已浮于所入之数,不得不更求他贿,自补其匮,而上官之风闻覆至。故贫必愈墨,且愈贫阳谴在身阴祸及后。则何如洁己自守者。临民不怍,事上无尤乎。 【注释】 ①墨:通"冒",指贪污。 ②橐囊:口袋。橐,tuó。 ③藏镪:贪污受贿的钱。藏通"赃"。镪,古代称成串的钱。 ④在在:处处。 【译文】 当官不能够贪污,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则认为这样做不仅是不能够,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几十年前,当官的人都洁身自好,小心谨慎地按规定处理各类诉讼案件。诉讼人中虽偶尔也有通过行贿取胜的,但他们都极为保密,不敢声张。 自从一两个短缺银两的官儿借口弥补开支,稍微接收了一点贿赂后,诉讼的人就都以行贿取胜作为自己的本事夸耀。当官者只有不开纳贿的方便之门,才不会有什么事能玷污他为官的声誉。偶然一次受了贿被发觉,那么受贿人的名声就四下传播开来。大概家里的人和身边的随从们都喜欢那种不廉洁的官儿,因为他们能够趁机捞取好处。虽然做官的也并不是每件事都收求贿赂,但手下一定会说:"不接受贿赂就不能够显示出官府的声威和力量,也不能充实手下人的荷包。"当官的人一旦受到了行贿者的挟持,就不能够惩治奸邪之辈的丑恶行为。再说,如果一个当官的人以受贿出名,那打官司的人必定会以财力雄厚而称霸,即使他没有行贿也打着行了贿的招牌。那些行贿送礼的人,都喜欢夸大行贿的数目,并且以此为能。富豪之家如果花了三百两银子的贿礼,必定在别人面前吹牛说成五百两。可是这到手的三百两银子,从双方说妥到付钱,随从和家人们层层分肥,当官所得到的还没有一半,可别人在议论中却是按虚数五百两算的。如果上司贤明廉洁,一定会寻找借口弹劾他。即使上司很爱才,也一定会严厉批评他。如果上司是不贤之人,则会将贪官所受贿赂的一半以补充公务支出的名义,攫为己有。而上司所拿走的数目又早已计入受贿的总量。因此,贪官不得不追求新的贿赂,以弥补自己的"亏空"。而上司听说他受贿,又会闻风而至,以图索取。所以说穷官一定更肆意贪污,并且越穷的官在活着及死了以后越受人指责和议论。看来还不如洁身自守好。好官吏应该是面对人民百姓不感到脸红,惭愧;面对上司没有过失,错误的把柄可抓。 【评语】 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官很不容易,他要有坚强的意志自控。稍不检点,偶一失足,自己的名声就可能毁于一旦,即使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甚至地痞恶棍抓住你的把柄,任意摆布,操纵。这时候投鼠忌器,无从下手。因此,清官不好作,贪官也不可为。只有洁身自好,因公忘私,无私才能无畏。世界上能打倒自己的首先是自己。 七四、勿恃己能横生枝节 余尚在胡公幕中,初读律书时,惴惴焉,恐不能习幕是虑。友人骆君炳文,端方谙练,独严事之。尝语余曰:"以子之才之识,为人佐治,所谓儒学医菜作齐者,非不能之患,正恐太能耳。"余请其故,曰:"衙门中事,可结便结。情节之无大关系者,不必深求。往往恃其明察,一丝不肯放过,则枝节横生,累人无已。是谓已甚,圣贤之所戒也。"余心识之,不敢忘。 数十年来,觉受此语之益甚多。 【译文】 我以前在胡公幕府中,刚刚开始学习法律,经常诚惶诚恐,惴惴不安,担心自己不能学好幕府中的知识,无法从事幕府工作。我的朋友骆炳文,他为人端正方直,精明干练,深谙幕府中各种知识。我当时向他学习请教各种问题,态度也很谨严。他曾经对我说:"凭你的才干和胆识,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辅佐政务,都绰绰有余。不管是当儒学教授,还是学习种菜之类,都难不倒你。并不是担心做不来,而是担心你太能干了。"我一听这话,就恳求他说说原因,他说:"衙门中的各种事情,可以了结的就让它了结。和事情本身没有多大关系的,就不要去深究。一个人往往仗恃自己的聪明,对问题的细枝末节,一丝一毫都不肯漏掉,那就会枝节横生,给别人带来无穷的牵累。这就是做得太过分了。这种事情,连大圣大贤的人,也是很谨慎的。" 我随时把这番话牢记在心里,不敢忘记。数十年来,在具体工作中,我觉得这些话对我的启发和教益很多,受益匪浅。 【评语】 注意分寸不要太过分,不仅是辅佐政务应如此,待人处事,也都应这样才行。如果对人过分苛刻,别人对你也会苛刻。因此对人宽厚仁和,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才能使别人乐于和你相处。这一条对于仕途的人际复杂关系揭示很深,也很清楚,在官场,最忌纬显己之能来横主枝节。 七五、离任卸职不留骂名 官之得民与否,去官日见,真幕之自爱①与否,去馆日毕露。佐主人为治,须算到去官日不可有遗议败名。总之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故苛佃者与板冗,交识②幕之自受,要在谦慎公勤。故依回者与刚愎同病。 【注释】 ①自爱:爱自己。爱,爱惜、爱护自己的名声。 ②交识:交流看法。 【译文】 当官的是否得民心,离任那天就会真相大白;作幕宾的是否爱惜自己的名声,离职那天也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辅佐自己的主人治理政务,应该考虑到他离官去任时,不留下恶名让人议论。总之,为官者是否得民心,关键在于清廉、勤勉、慈善、多施恩惠。所以苛刻而重小节的人跟卑劣的人一样受到人们讥讽。和别人交流看法,认为幕宾是否珍惜自己,关键在于要廉洁、谨慎、奉公、勤奋,所以办事迂回拖沓的人跟乖戾固执的人一样,不受人喜欢。 【评语】 人要知道尊重自己,爱惜自己的名声,尤其是权势正盛之时,更应小心谨慎,须知权势不可能永远拥有。如果有一天一旦失势了,会很自然地被别人随意品评。可能有赞扬,可能有同情,也可能有怨恨。作为自己,应该多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今天我对他人的态度,就是明天他人对我的态度。因此,人要自尊、自爱。更要尊重别人,爱护别人。万不能借手中权力,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放弃自 尊,不讲自爱。也不能恃才傲物,恃权傲人,抵毁他人,侮辱他人,践踏他人。有朝一日,离任卸职,留给别人的应该是永久的怀念,而不应该是怨恨、唾骂。 七六、办理幕务要在勤政 办理幕务最要在勤一事。入公门伺候者,不啻①数辈,多延一刻,即多累一刻,如乡人入城控事②,午前得了,便可回家。迟之午后,必须在城觅寓。不惟费钱,且枉废一日之事。 小民以力为养,废其一日之事,即缺其一日之养。其羁管监禁者,更不堪矣,如之何勿念? 况事到即办,则头绪清楚,稽查较易。一日积一事,两日便积两事。积之愈多,理之愈难,势不能不草率塞责。讼师猾吏,百弊从生,其流毒有不可胜言者。譬舟行市河之中,来者自来,往者自往,本无雍塞之患。一般留滞,则十百舟相继而阻,而河路有挤至终日者矣。故能勤则佐剧亦暇,暇自心清。不勤则佐简亦怄。 怄先神乱。 【注释】 ①啻:chì,但、只、仅。 ②控事:即办事。控,控制,掌握。 【译文】 处理幕府政务,最关键的在于勤勤恳恳地做事。只要你身在衙门,就得和好几辈人打交道。在处理日常公务时,多拖延一刻时间,就会多拖累别人二刻。这就像乡下人进城办事情一样,如能在中午之前办好,马上就可以回家。如果过了中午都还没有办成,那就只好在城里找个地方住下来。如此一来,不仅要多花钱还浪费了一天时间,耽误了一天工作,那些被看管监禁的人,更不能忍受这种事情。因此衙门中人办事切忌拖延,况且一有事情立即办理,就会头绪清楚,调查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果一天堆积一件事,两天就堆积两件事。事情堆得越多,处理起来就越难。势必草率搪塞,敷衍了事。 而那些满怀私欲的讼师以及奸诈的役吏,也就会趁机混水摸鱼,从中渔利,以饱私囊,各种弊病层出不穷,产生的严重后果,用语言也难于表达清楚。 就好像小船几在市区河道中行驶,来的自来,去的自去,本来不必担心河道会阻塞不通。可有一只小船停留不前,随着就会有十只、一百只小船被堵在河里,这样一堵有时能堵上一整天。由此可知,能够勤勉工作,即使做复杂的事情也会觉得闲暇有余,而闲暇会使人内心清静平淡。如果工作不勤勉,即使干很简单的事情也会忙忙碌碌,而忙碌又会使人神昏意乱,当然也就干不好任何事情。 【评语】 古语云:勤能补拙,又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所以说才识愚钝的人,只要勤奋学习,认真工作,很快就能有所成就。而才思敏捷的人,如果自侍聪明,不肯努力,就可能一事无成。正所谓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 七七、精读律例学以致用 幕客佐吏,全在明习律例。律之为书,各条具有精蕴。仁至义尽,解悟不易,非就其同异之处,融会贯通,鲜不失之毫厘,去之千里。夫幕客之用律,犹秀才之用四子书也。四子书解误,其害止于考列下等,律文解误其害乃致延及生灵。昔有友人,办因奸拐逃之案,意在开脱奸夫,谓是奸妇在逃改嫁,并非因奸而拐。后以妇人背夫自嫁,罪干缳首①,驳诘平反,大费周折。是欲宽奸夫乏遣②,而几入奸妇于死,所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故神明③律意者,在能避律,而不仅在引律。如能引律而已,则悬律一条以比附人罪一刑,胥足矣,何藉幕为。 【注释】 ①缳首:即绞首。缳,绞杀。 ②遣:通谴。谴责 ③神明:通明,真正理解。 【译文】 作幕宾、当佐吏的人,完全要明习法律条理。法律作为法定文件,各个条款都具有精确的含义。仁至义尽,要彻底理解很不容易。不对法律条例中相同相异之处,加以融汇贯通,就很少有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幕宾使用法律条文,就像秀才使用"四书"一样,对"四书"理解或解释错误,其害处只不过是在应考时列入下等成绩。解释理解错了法律条文,就会祸及生灵百姓。以前我有个朋友,办理一个由于通奸而拐逃的案件。他的意思是要为奸夫开脱罪名,认为是奸妇自己逃离家庭后再改嫁,并非是由于有了奸情才拐逃。后来这个妇女就以背夫自嫁罪而判为绞首,后上报被驳诘,予以平反重审,颇费周折。这是想要宽容奸夫使其兔受谴责,但却差点置奸妇于死地。这就叫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真正理解法律本义的人,在于能够灵活运用法律律例,而不是只会生搬硬套法律条文。如果只能做到引用法律条文,那么摘引法律条文来比附所犯罪行,一个小小的刑吏就足够了,还需要幕宾来干什么呢? 【评语】 处理政务,首先应通晓法律。知法才能用法,才能保护良善,惩处犯罪。 当官为吏者,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机动灵活,根据具体事宜分别处理。 如若不认真学习法律、不熟悉法律,就不能充分运用这一武器,或者凭个人感情,按主观愿望办事,也就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 七八、读书明理治事之法 学古入官,非可贵之幕友也。然幕友佐官为治,实与主人有议论参互之任,遇疑难大事,有必须引经以断者,非读书不可。昔在秀水时,有陶氏。 某以长房独子,出继叔父。生五子,而长子故绝,例得以次子之子为后,其三子谋以己子,后其伯兄因乘父故,伪托遗命,今仲子归嗣本生。袒次房者,谓以孙称①祖,礼难归继,袒三房者谓本生有子而无后,于情不顺,归继之说未为不可,荐绅先生纷如聚讼,上台檄下,县议,余亦无能执中。长夜求索,忽记"礼经"残与无后者食于祖之文,爰②佐令君持议,谓称祖之论必不可行。陶某既出继叔后,断难以子归继本宗,本宗有子而绝,情有莫安,请以其主附食,伊父听陶某子孙奉祀,大为上台所赏。后在乌程有冯氏子,因本宗无可序继,自抚姑孙为后,及其卒也,同姓不宗之,冯氏出而争继,太守允焉。余佐令君持议,据儒陈民,北溪字义系重同宗同姓,不宗即与异姓无殊之说,绝其争端。向非旁通典籍,几何不坐困耶?每见幕中公暇,往往饮酒围棋,闲谈送日,或以稗史小说消遗自娱。究之无益身心,无关世务,何若屏除一切,读有用之书、以之制事,所裨岂浅鲜哉。 【注释】 ①祢:nǐ,古代父死在宗庙中立牌位以后的称胃。 ②爱:于是。 【译文】 先学习前代知识,再步入仕途当官,并不能拿这样的标准来责备幕宾。 但幕宾辅佐官吏治理政务,实际上和主人也同样具有相互议政的责任。如遇到了疑难大事,难于定夺,而必须引用经书来帮助判断的,就非读书不可了。 我以前在秀水的时候,有陶姓人把长房的独生儿子过继给叔父,后来生了五个儿子。可是长子死去了,按例应该以次子的儿子作为后嗣。他的另外三个儿子都打算把自己的儿子作为后嗣。后来他的伯兄乘着父亲过世,伪造遗嘱,命令二儿子归嗣原来的亲生父母。偏袒次房的人,则认为把孙子立在宗庙中来称祖先,按照礼法来说是很难归回本宗继嗣的。偏袒三房的人则认为,其亲生父母有儿子却没有后嗣。按情理是讲不通的,让他归宗继嗣未必就不行。 缙绅先生,纷纷聚集到衙门打官司。上台就发下公文,让县衙处理这桩公案。 我也没有能力居中调停。于漫漫长夜中苦苦思索,寻求解决的办法。突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礼经》中的句子,"未成年而夭折,和没有后代的人,可以和祖先在诅苗中享社会祭。"这句话启发了我办案的灵感,于是帮助主人议论。我认为以孙子祢祖的说法,一定不行。陶某既已出继叔父为后,绝对难以他的儿子归嗣本宗。他的本宗虽然有儿子,但却无人继嗣,于情理上来说都难以让人感到安宁,因此请求准许把他的儿子作为主人来享受会祭,他的父亲听任陶某人的子孙牵敬祭祀。我这样处理,大受上台的赏识。后来我在乌程时有一冯姓人家的儿子,由于自己本宗没有人可以继嗣,就自己扶养他姑母的孙子作为后嗣。等到他死了以后,同姓的人却不把姑孙当作本宗看待。于是冯氏站出来争嗣继之人,太守批准了这个请求。我当时在辅助府主处理政务,依据宋代儒者陈氏的《北溪字义》对这种情况的理解,是重视同一宗族,同一姓氏,不同宗就和异姓没有任何区别。故而根据这个道理,处理了冯氏争继的问题。假如不是旁通典籍,不就一直身处困境,无法解决困难吗?我经常看见幕帷中公暇的时候,幕友们总是饮酒下围棋,闲谈胡侃地打发日子。或以野史、小说之类自娱,消遣时光。仔细探求这些做法,我以为对身心并没有多大益处,也与世务没有关系。 哪里比得上摒除一切干扰,清静寡欲,读点有用的书籍,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处理政务中去,其所获得的稗益,难道会少了吗? 【评语】 读书不一定尽是经传典籍,凡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都可阅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能净化人的心灵,端正品行;能开阔人的视野,增长见识;能拓展人的思维,开启智力;也能激发人的创造冲动,建功欲望。 读书最重要的是理解内涵,是借古鉴今,做到学以致用。如果平时读书太单一太少,毫无知识蓄积,遇事就会不知所措。即使读书仅仅是为了消磨时光,也一定会从书中得到生活的启示;比不读好,所谓"开卷有益"。 七九、相合则留不合则去 合则留,不合则去,是处馆要义。然有不能即去者,不仅恋馆之谓也。 平日过受主人之情,往往一时却情不得。岁修无论多寡,饩廪①称事总是分所应得。此外多取主人分毫,便是情分受非分之情,或不得不办非分之事。 故主宾虽甚相得,与受必须分明,即探支②岁修亦宜有节。探支过度,则遇有不合,势不得洁身而去矣! 【注释】 ①饩廪:赠送粮、谷物等。饩,xì,赠送(食物);廪,lǐn,粮仓。 ②探支:预先支取。探,预先。 【译文】 合则留,不合则去,是我们入幕作事的准则。然而也有由于不合而不能马上离开的情况,这不仅仅是留恋幕职。平日过多地接受了主人的恩惠,往往一时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提出辞职。年收入无论多少,接受粮食谷物等馈赠和自己所 付出的辛劳相当。除此以外多收入分毫馈赠,就算是多接受了主人的恩惠。受了非分的恩情,有时就不得不做非分的事。 因而和主人虽然相处得融洽,但是该接受的才接受,不该接受的分毫不取。纵然是预支每年的收入,也应该有所限制。预支的数量和次数太多了,万一遇到意见不合时,情势逼迫之下一定不能洁身而退。 【评语】 不应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公事私事都是一样。勉强自己迁就去做,就可能犯错误。但在官场上拒做某事应注意不要让人难堪。与人合作,特别是作别人的助手,应多尊重别人的意见。尽力和别人保持一致,保持融洽。但这不意味着应以牺牲原则作代价。还应当洁身自好。俗语说:"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接受别人的恩惠,怎能秉公办事? 八○、择业要慎受业要诚 幕宾之作善作不善,各视乎其所主。宾利主之修,主利宾之才,其初本以利交。第主宾相得,未有不道义亲者。薰莸①强合必不可久。 与其急不暇择,所主非人,席不暖而遮去之,不若干未就之前先为慎重。 则彼我同心,自无掣肘之患。愈久而愈固,异已者亦不得而闲之。 余自维朴憨,故就馆最慎。然从无半途割席之事。职是故也,昨留别同事诸君,有一事留将同辈述,"卅年到处主人贤"之句,不可谓非天幸矣。 通计幕游自王申春迄乙已秋,几三十四年。惟始二年,主者为外舅王坦人先生,不在宾主之数。余所主几十六人,其中无锡慈溪二处皆偶托也,实则十四人而已。具详于左。 乾隆十九年甲戌二月,馆常州知府胡公幕。公讳文伯,字偶韩,山东海阳人,其年冬迁苏松常镇太粮储道,余偕行。明年胡公督运临清,余病不能与俱,假馆无锡县魏君幕。魏君讳延庆直禄柏乡人。至六月仍回胡公幕,几主胡公者六年。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余欲专治刑名,受长洲县聘,辞之归。 乾隆二十五年正月,馆长洲县郑君幕,君讳毓贤,山东济宁人。是年十二月以秀水县孙景溪师台,辞之归。乾隆二十六年三月,馆秀水县幕。景溪师讳尔周,山东昌邑人,余受业师也。至次年八月,升河南开封府同知去官,余即受平湖县刘君聘。是月至平湖。刘君讳国烜号冰章,奉天人。乾隆三十二年正月升江西九江府吴城同知。去官,余即受仁和县李君聘。二月至仁和。 李君讳学李,陕西三原人。是年十月缘事去官,余即受乌程县蒋君聘,是月至乌程。蒋君名志铎号振庵,奉天人。至次年五月缘事去官,接任者为战君名效曾号鲁村,直禄宁津人,延余接办,九月叨乡历十二月,以会试辞归。 朝隆三十四年五月下第四,馆钱塘黄公幕。公名泰元,号亨章云南泰和人。 至三十五年十二月以会试辞归。朝隆三十六年五月下第回,受海宁刘君聘,以故人战君官嘉善辞不获,因却海宁聘,至嘉善。七月战君调富阳,余偕行。 九月孙公讳含中号西林来官宁绍台兵备道,公景溪师子也,义不可辞,乃去富阳,馆宁波道幕者四月。十二月以会试辞归。乾隆三十七年五月下第回。 海宁刘君复以聘来,七月至海宁。刘君名雁题,号仙圃,河南光山人,居海宁者二年余。至三十九年八月,海宁县升为州,刘君解官,余归里,乾隆四十年会试成进士,后丁母忧归。九月馆慈溪黄君幕。君名元炜,不一月,辞归。时战君已由归安升海宁州,以聘来,复就海宁。十二月以平湖刘君寻旧约,辞之归。齐君前海宁令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至平湖,几四年余。乾隆四十五年刘君升杭州东海防同知。余受署乌程县兴君聘。是年五月至乌程。 兴君名德;号勉庵,满洲人。至四十六年四月前令徐君回任,延余接办。徐君名朝亮,山东莱阳人。六月徐君丁忧去官,余归里。是年九月受龙游王君聘,十月至龙游。王君名士听,号晴川,奉天义州人。居龙游一年余。乾隆四十年七月,王君调任归安,余偕行,居归安三年余。乾隆五十年八月,王君以老告养,解官归里。 【注释】 ①薰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好人和坏人。 【译文】 幕宾行不行善道,做不做好事,完全要根据各自所辅佐的主人来看。幕宾盯的是主人所给的报酬,主人看重的是幕宾的才能。在开始时,宾主双方都是以利相交,各取所需。等到主宾之间变得融洽起来,双方都觉得志同道合的时候,没有不是由于道义而亲近起来的。好人和坏人勉强凑合在一起,肯定是不会长久的。因此,与其在匆忙不加选择地挑选主人,而主人又不是一个好主人,就可能出现连席子都还没有焐暖,就马上得离去,那就不如在没有入幕之前,慎重考虑。那样彼此熟习,也就不会有办起事来绊脚的担扰,而且主宾关系反而会越久越牢固。即使是异己小人,也难于挑拨离间这种情谊。我认为自己质朴憨厚,愚钝老实,所以选择幕府时最为谨慎。然而一经选择后,却从来没有在中途辞职离去的事情,这是由于职守的原因。昨日留别同在幕中供职的诸君,有一件事要告诉同辈诸人,即"卅年到处主人贤" 的句子,不能说不是上天对我的偏爱啊!通计在幕中任职的时间,从王申年春到乙年秋,共三十四年。只有开头两年辅助的人是我的岳父大人王坦人先生,不在宾主之数。我所辅佐的十六位主人,其中在无锡和慈溪两处,都只是很偶然的在那儿依托了一段时间。实际上只有十四个人,都详细地列在了下面。 乾隆皇帝十九年甲戌二月,供职于常州府知府胡公的幕中。胡公名文伯,字偶韩,山东海阳人。那一年冬天,胡文伯任苏州府松常镇太粮储道,我也随他赴任。第二年,胡文伯又到临清监督运粮。我有病没能同去,暂时在无锡县魏君幕府中供职。魏君名延庆,直禄乡人。到了六月份,仍然回到胡文伯幕府。算起来,总共在胡文伯幕中呆了六年。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我想专门从事法律工作,接受了长洲县的聘请,辞别了胡文伯幕府。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到了长洲县。郑君叫毓贤,山东济宁人。 这一年十二月,由于我的教师秀水县的孙景溪先生召请,我辞退了长洲县的职务,到他所在的秀水县幕府工作。乾隆二十六年三月间,到了秀水。 我的教师字尔周,山东昌邑人,是我授业的恩师。 到了第二年八月,我的教师升任河南开封府同知而离职赴任,我就接受了平湖县刘君的聘请,当月就到平湖。刘君字国煜,号冰章,奉天人。 乾隆三十二年正月,刘君又离平湖县而升职为江西九江府吴城同知。我就接受仁和县李君的延聘,二月里到了仁和。李君字学李,陕西三原人。 同年十月,仁和李君因事离职。我又被乌程县蒋君延聘入幕,当月到了乌程。蒋君字志铎,号振庵,奉天人。到第二年五月,蒋君因事离任。接替他的是战君,名效曾,号鲁村,直禄宁津人,延请我继续工作。九月间承蒙乡里的举荐,因此十二月时就因要参加尝试而辞职。 乾隆三十四年五月,会试落第,就职于钱塘黄公幕府。黄公名叫泰元,号亨章,云南泰和人。 到了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由于参加会试而辞别钱塘黄公幕府。第二年五月,再次落第归来。受海宁刘君聘请,但因为以前的朋友战君在嘉善任职,请求辞职未被批准,于是我回绝了海宁的聘任。到了嘉善,呆了七个月,战君调任富阳,我也随同前往。 同年九月,孙含中先生,号西林,赴任宁绍台兵备道。仇是我恩师孙景溪的儿子,于道义上讲是不能推辞的。于是离开富阳,在宁波道幕府中任了四个月幕宾。 在十月份由于去参加会试而辞职归家,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又考试落第。 海宁刘君再次聘请,七月到海宁。刘君名雁题,号仙圃,河南光山人。 在海宁呆了两年多,到了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海宁县升为州,刘君解职,我也只好回家乡。乾隆四十年,我通过了会试成为进士。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归家守丧。九月又到慈溪黄君幕中任职,黄君名元炜。不到一个月又辞职回家。 当时战君已由归安提升到海宁州,来聘请我,于是又一次到海宁,十二月由于平湖刘君要我践以前的约定,辞别海宁,刘君是先前海宁县令。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到了平湖,一共呆了四年多。 乾隆四十五年,刘君升职杭州东海防同知。我于是接受了乌程县代理县令兴君的聘请,当年五月到乌程幕府,兴君名德号勉庵,满州人。 到了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前任县令徐君回任乌程,继续聘用了我。徐君名朝亮,是山东莱阳人,同年六月徐君由于遭父母的丧辞官守丧,我也回到故里。 就在这年九月,我又接受了龙游王君的聘请,十月间到了龙游。王君名士听,晴川,奉天义州人。我在龙游工作了一年多,乾隆四十七年七月,王君调到归安任职,我和他同去赴任。在归安我又在幕府中呆了三年多,在乾隆五十年八月,王君以母亲年老需要侍奉为由辞官,我也就回到了家乡。 【评语】 几十年连受聘任,总是有真才实学。所以,真本领在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滥竽充数只能蒙混于一时,而一旦大锅饭吃不成了,这些人的未日也就到了。要想继续有饭吃,就得下功夫,学真本领。就像作者那样,虽屡试屡败,但屡败屡试。楔而不舍,勤勉自励,终于考中进士。如果还是好吃懒做,不学无求,蒙人混饭,西洋景迟早会被揭穿,自己必定落得身败名裂。 八一、成人之美君子所为 吾言不合则去,非悻悻①也。人之才质各有所偏,宾之子主,贵相其偏,而被之于审韦弦水火之用始尽,佐治之任不合云者,必公事实有不便,不可全以意气矜张。主人事有未善,公当范之于善。不能就范则引身而退,是谓不合则去。若吾说虽正,而主人别有善念,此则必须辗转筹画,以成其美,方于百姓有益,断不宜坚持不合之义,忽然②舍去。即谚所云公门中好修行矣。 【注释】 ①悻悻:恼怒,怨恨。 ②恝然:无动于衷,毫无顾忌的样子。 【译文】 我说过与主判官不合,就干脆离开,并不是因为怨恨。人的天赋禀性,各有所偏。助手对于主判官,重要在于根据各自的偏好形成互补。能够在水火一般相互矛盾的事物间进行调和运用,才算尽到了协助主判官工作的责任。和主判官不合之说,一定是公事有不顺利的地方,不能凭着意气放任为之。主判官办事有不好的地方,不能凭着意气放任为之。主判官办事有不好的地方,就当向好的方面引导示范,如果不能如愿,助手就应该引身而退,这就叫做"不合则去"。如果我的说法正确,而主判官另有别的好想法,助手应该为他认真谋划,以成全他的美意。这样做,对百姓才有益处。千万不要坚持与主判官不合的想法,毫无顾忌地撒手而去,这就是谚语说的:"官府里好修行。" 【评语】 与人合作,难免发生矛盾。应分清矛盾的大小善恶,多谅解对方。人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理,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越想越生气。这样就难免偏颇,看不到问题实质。如果能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想,就可能比较全面地看待事物,思想上也容易想通。不要总担心别人好事多了与己不利。其实,成人之美,是君子的行为。你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成全别人,迟早会得到回报。 八二、借助民力宜惜民力 先儒有言,一命之士苟留心于爱物,于物必有所济。身为牧令,尤当时存此念。遇地方公事不得不资于民力,若不严察吏役,或又从而假公济私,扰累何堪,故欲资民力,必先为民惜力,不惟弭怨,亦可问心。 【译文】 先儒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如果在珍惜物力上用点心,那么对物力必定会有所帮助的。"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尤其应该时时存有这样的想法。 碰上地方上有公事不得不借助于民办,如果不严格督察官吏,有的人就会趁机假公济私,老百姓对这些扰乱和摊派又怎能忍受呢?因此,要想借助于民力,就一定要先珍惜民力。这不仅仅是消除怨恨不满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自己问心无愧。 【评语】 有功名欲望的官员,都想在任期内有所成就。这里涉及到一个成就的标准问题,是造福一方,为民谋利,还是为一己之私,只想着升官发财。不管怎样,成就的取得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或者借肋民力。这就需要珍惜民力,减轻人民负担。一个有作为的官员,一定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道理,懂得"民为贵,君为轻"的道理。为民作主,为民谋福,为民谋利,解民疾苦。没有珍爱之念,绝无体察之情。民心向背,是统治政权能否存继的关键,也是为官业绩大小的关键。 八三、安贫自守始终如一 余安贫自守,固禀二母训,不敢陨越,然玉我于成,临桂中堂陈公实有力焉,而人未之知也。往岁庚辰二月,余馆长洲。有某髯者,蛊余以利,谓非此不足济贫。且诡玷前辈知名诸君,以相歆动。并道余纳赂之术。余笑而不答。髯意余诺也。如其述来。严斥之。增赂以复。余甚恐,拟批提主讼人。 髯来褐,大诧。 余谢曰:主人意也,遂绝之。至七月。余归应乡试。代庖者,误为所惑。 比余九月至馆,甫三日而事败,奉中丞访究,二人苍黄窜逸。中丞临桂公也。 于是余私自幸,益悚然于法之不可试,利之不可近贞,初志以迄今未尝见叶于大人先生。盖数十年来,得力全在慎刑二字也。 【译文】 我安于清贫,保持自己清白的品行,固然是由于遵承母亲的教育,丝毫不敢加以逾越,然磨砺我,使我获得成功的则是,临桂的内阁大学士陈公实。 而这一点别人并不知道。去年庚辰二月,我在长洲幕府。有一个长着大胡子的老者,用利益蛊惑拉拢我,并且告诉我除了这个办法,想要致富是不可能的。他还诡秘地在我面前玷污败坏那些知名人士和老前辈的声誉,想以假的事情来让我动心,并且还讲述了不少接受贿赂的方法技巧。我只是微微而笑,不回答他的话,这个老者因此认为我已经同意了。于是就按他说的行贿方式来向我行贿,我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反而加重了贿赂的分量,我心里很害怕,打算批示提审原告。老者来拜访时,我大吃了一惊,解释说:"这是主人的意思。"于是才绝了他的念头。到了七月间,我回家参加乡试,代理我工作的人被他拉下了水。等我九月份回到长洲幕府时刚过三天,事情就败露了,我于是奉巡抚大人的命令察访追究当事者。二人闻讯后,仓隍出逃。 那个巡抚,就是临桂陈公。我因此在私下觉得很幸运,更加警戒自己不要以身试法,不要贪图丕义之财;坚定自己廉洁奉公的志向,迄今为止,始终如一,也没有被大人先生抛弃。数十年来,完全得力于"慎刑"两个字。 【评语】 不义之财不可取,这个道理人尽皆知。但能做到却很不容易;一辈子做到更不容易。要经得住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清白的品行,就必须修身养性,如果平时不能加强品德修养,不能控制私心杂念,那么,稍有不慎,一念之差就可能断送自己的美名。因此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因清贫而心生邪念,不为掌权而贪污谋私。遵纪守法,谦让奉公,官运才能够长久。 八四、办事整暇尤要勤敏 办事要整暇,尤要勤敏。尽前事未去,后事又来,百事从集,忙中有错。 且一人在官,一家失业。早为结案,免穷民守候螺拽之苦,即是造福。 万事胚胎,皆在州县。至于府司院,皆已定局面,只须核其情节,斟酌律例,补苴渗漏而已。然其事稍易,而其责更重。且汇各属之案牍,则事绪愈多,检点偶疏,每致舛错①,可不慎哉。 院司为法纪之宗,要在持平。不可苛细,以察为明,以刻为能。上司之意旨一开,则通省之风气靡然纵之,不可问矣。大吏体统,不患不尊,若再尚客气,震作威权,则下情不能上达,耳目之壅蔽多矣。故接见属吏,如你父 兄之于子弟。恤其不知而匡其不逮,则和衷共济,吏治必有观者。 法律要宽一分,所谓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然非纵之谓也,情真罪当,自当置之重典。 处事贵得中,不是调剂乎宽严之间而执其中,宜宽宜严,赏之而非私,杀之而不怨,便是得中。 大臣以察吏为先。吏得其人,则民受其福,察吏所以安民也。人熟无过? 私罪不可宥,而公错所宜宽。或冒昧之过,或疏懒之过,皆可情恕,弃瑕录用,庶使群工观感自奋。若恣情贪酷,任性乖张,难以姑容。一路②哭何如一家哭乎? 院司办事,要高一著,亦要先一著,方可驾驭群吏,统理万端。若漫无主裁,但凭胥吏定稿拟批,一味照行,则太阿倒持,百弊从出矣。 上司兼听并观,方能妍媸毕照。然须虚心详慎,不轻信人言。每有资消息于武弁,寄耳目于佐亲,不加详察,偏听生奸,且以长若辈挟持短长、狐假虎威之弊。大吏不在自用,而在用人。不在用便给智巧之人,而在用老成练达之人。才略易见,心地操守必历试而后定。有等悃,无华而能任大事,不可以言貌少之。欲得真才,必历试艰巨,不可以一事之能,片言之合,轻为赏识也。 未审事件,无期挨次县牌示审,则人皆依期赴案,不致临审不到。而未挂审者,又得暂息归农,以免守侯。其零星事件,原被已齐,随堂带审,不必拘定持牌送卷也。有两造已齐,而原差不禀到,或经承未得规礼,不送牌卷禀审者,察出当子重徵。 批发词讼,虽属自理,其实是第一件得民心事。讼师奸民,皆以此为尝试,若不能洞见肺腑,无以折服其心。或持论偏枯,立脚不稳,每致上控,小事化为大事,自理皆成宪件矣。即或不至上控,造入词讼册内,亦难免驳查。故必能办理刑钱之案者,方可以批词。 书启一项,凡略通文义者,皆谓胜任愉快。然其要总在知彼知己,方能心人之心,口人之口,言皆巧合,非但以华赡见长,更有钞撮肤词,妄填故事,触犯忌讳者,尤见哂于大方家也。 登记号件,似易而实难,似轻而实重。叙由简明,人人所能,惟以摘催而不使弊搁,查限而不致逾达,或一事而分手两办,或一手而原被异批,逐一厘剔较正,斯足以助刑钱之不及,非但识词记注而已。必厚其修脯,择力余于事者,始克展布裕如。尝以为无关轻重之任,不能择人,则发事多矣。 【注释】 ①舛错:差错、错乱。舛,chuǎn。 ②路:宋、元时行政区划名。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译文】 办理事情严整从容有度,尤其要勤恳敏捷。因为前面的事还没有办理完毕,后面的事情又来了。许多的事情纠集堆积,忙中就会出错。况且一人吃官司,全家人就不能够正常的工作,尽早结案,以免除穷困百姓守侯、拘禁的痛苦,这就是造福于百姓。 万事的萌芽,都在州、县。至于府、监司、都察院,诸事都已成定局,只需要核实它的情节,斟酌法律条文,补充它的遗漏罢了。虽然府、司、院的事情稍为容易一些。但它责任更为重大。况且汇集各们部属的案件文书,事情的头绪更多,检查批示偶有疏忽,就会造成错乱,不谨慎行吗? 都察院、监司,是主要执法机关,最重要的是要执法公正。不应该苛刻繁琐,使人难以忍受;不能把挑剔看作明察,把尖刻当作才能。上司的意见一公开整个机关的风气都顺势发展,其后果不敢想像。高级官吏的体制规矩,不害怕不尊显,如果再看重虚骄之气,利用职权耍弄威风,则下情不能上达,耳目闭塞就很严重了。因此,接见下属官吏,必须和蔼亲切,就像是父兄对待子弟一样,照顾他们的无知,纠正他们的不足,那就会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为官的政绩就必然可观。 执法要宽大一些,所说的与其滥杀无辜,还不如不照章办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放纵,如果犯罪事实确凿、审判得当,自然应当处以重刑。 处理案件,最宝贵的是公正不偏。不是指在宽与严之间寻求平衡而取其中,而是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奖赏人不是出自私情,杀戮人使人没有怨恨,这就是做到了公正不偏。 大臣以明察下属官吏为首要任务。官吏选择得当,则老百姓受到福泽,明察官吏正是为了安顿老百姓啊。人谁无过?为了私利而犯罪,不可原谅,而为了国家、集体所犯的过失,则应当宽有。有的犯了轻率莽撞的过失,有的犯了疏忽懒惰的过失,都可以根据情况谅解宽恕。只要改正错误,仍可加以重用。尽量使下属官吏们受到感动,自我激励。如果是纵情贪污,滥施酷刑,任性执拗,就难以姑息宽容。与其使一个地区百姓遭受不幸,还不如让一家人承受痛苦。 都察院、监司办事,要比别人高一着,也要比别人先一着,才能驾驭下属官吏,集中治理纷繁的事端。如果散漫没有决断,只是听任师爷、文书一类的人拟定批示,自己一味照着办理,那就是倒着拿太阿剑(指权柄),各种弊端就会象杂草一样蔓生了。 上司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全面观察问题,才能清楚地分辨出美丑善恶。 然而必须虚心、细致、谨慎,不轻信别人的话。常常有这种情况:从随行侍卫那里收集消息,在部属亲信中广设耳目,自己不加以周详的考察,偏听偏信,则生奸邪;况且,这样做只会增长这些人以诡计相要挟、狐假虎威的弊病。 朝廷要员不在于自用其才,而在于用人。不在于任用随机巧变、善于逢迎的人,而在于任用踏实成熟、干练通达的人。一个人的才能谋略,容易看得清楚,而他的内心本性、道德节操必然在经过多次考验后才能确定,分出优劣差别。那些心怀至诚、质朴无华的人才能承担重任,不应该以言谈相貌轻视他。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必须经过多次艰巨的考验,不可因为一件事表现出才能、一句话相吻合,轻率地赏识他。 没有审讯案件之前,先要依照次序悬牌通知审讯的事宜,那么有关人员都会按期赶来参加,不至于到审讯的时候缺席。而没有被挂牌通知的人,又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回家务农,以免守候。那些零星细小的案件,原告、被告已经到齐的,就随堂一并加以审理,不必拘泥于送牌,送卷的规矩。如有原告、被告已经到齐,而当事差役不禀告,或者经办人(多为官署中的书吏,又称"承差")没有得到"红包"、"茶仪"一类的好处费而不送牌,郑重禀告审讯后,一经察出就应当给予重重的处罚。 批示签发诉讼案件,虽然属于自己料理的事情,而实际上是一件得民心的事。那些专写状纸的师爷、刁猾百姓,都把这件事当作试金石。如果不能洞察肺腑,就不能使他们的心折服。或者立论偏颇错误,站不稳脚,常常造成向上控告的情况,小事变为大事,自己处理的事全变成上司的案件了。即使不至于向上控告,把这些错误的偏颇的观点写入诉讼卷宗内,也难免遭到驳斥、查处。因此,必须是能够办理杀人、盗窃等案件的人,才可批阅诉讼的状子。 拟写给上级的文件,凡是粗通笔墨文义的人,都可以说能够胜任。但它的关键,总要知彼知己,才能体察别人的心迹,模仿别人的口气,说的活都能吻合,不能只追求文辞的华美,而忽略文件的主旨,使人不知所云。更有这样一类人,抄寻撮取空泛的词藻,随意乱引典故,触犯忌讳,尤其见笑于精深此道的人。 登记案件,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很难;看起来轻松,实际上责任重大。 叙述事由简明,人人都会;只有那种把文件的事由摘要登记而不产生弊端,限期查究而不致逾期,或者是一手将原告被告不同的批文,逐一整理订正的,这才足以弥补主办的不足,不只是专管登记注册就算了事。必须增加薪俸,选择有较强办事能力的人担任这个职务,才能做到施展自如。如果认为此职无关轻重,不能选择合适的人才,那就会把事情搞糟了。 【评语】 案件从初报到逐级向上,由于站的角度不一样,办事的重点不一样,方法也不相同,处在哪个层次,就必须考虑这些特点,把事情办好。 八五、幕中流品最为复杂 幕中流品,最为错杂。有宦辙覆车,借人酒杯,自浇块垒。有贵胄飘零,摒挡纨绔入幕效颦。又有以铁砚难靡,青毡冷淡,变业谋生。 又有胥钞谙练,借栖一枝,更有学剑不成,铅刀小试。其中优劣不一,力能赞扬识者,未赏不加敬礼。乃有委蛇进退,碌碌无所短长者,滥厕吹竽,于是莲花幕客,侪于佣伍矣。 【译文】 幕府中的人才品类,最为错综复杂。有仕途不顺,借别人的酒浇自己胸中愁闷的。有贵族世家子弟,家道衰落,放弃自己贵族子弟身份,投入幕府学着做僚属的。又有经受不住刻苦攻读的艰苦,熬不住清贫穷困的生活,而改行谋生的。 还有精通文犊、书记,借入募府暂时栖息的。更有学习剑术未成名,故操牛刀稍试才能的。其中优劣不一,凡具一技之长,能佐助主人的人,未尝不可加以敬重、礼待。至于有把握不定,犹豫不决,又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滥竽充数,从而形成高洁如莲的君子和卑鄙庸俗的小人混杂为伍的局面。 【评语】 人生常有不如意事,尤其是为人下属,如果幕主贤明或许还能量才以用;如若骄狂,必遭猜忌,必受抑郁。而幕僚之间,人品不一,才有高下,却都希望争得一个好位置,真有点千军万马都争独木桥的味道。故做参谋助手并非易事。有真才还得会忍耐、能实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