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做真人,办真事,学真语文——安阳市北关区中学语文  [admin  2022-10-1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读写吧 >> 班级教学 >> 试题 >> 苏教九上 >> 正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集         ★★★ 【字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4606    更新时间:2010-01-1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池非不深也(    )    (2)兵革非不坚利也(    )   

 

(3)委而去之(    )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永州之野产异蛇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4.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原文回答) 

 

  5.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____________”,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_________”。

 

1(1)护城河(2)兵器(3)放弃(4)限制2C 3(1)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得道    天下顺之

 

一、文学常识填空:
1
、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
二、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
、环而攻之而不胜( )( ) 2、夫环而攻之( )
3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 )
5
、委而去之( )(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四、翻译下面句子:
1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五、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
、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4
、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附答案:
一、1、轲 战国 儒家 2、孟子及其弟子 《大学》、《论语》、《中庸》
二、道:道路 仁政 道义 固:巩固 固执,顽固
池:池塘 护城河 国:国防 国都
三、解释加点词:
1
、围攻 表转折 2、发语词 3、这 4、泛指武器装备5、委:放弃;去:离开
6
、限制 凭借7、震慑 8、少,意义:背叛。
四、翻译下面句子:
1
、所以说,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兄弟骨肉),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五、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 “天下顺之
3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家和万事兴。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认真阅读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选自《      》,《孟子》----------是所作。--------经典之一。孟子,名----,字------------人,------家、------家。他是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孔子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

 

2、下列句中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4.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B.文章接着用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C.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D.文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5、用文中语句填空。

 

  本文的论点--------------------------------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6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7、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8、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9、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

10、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他四处游说,宣扬仁政”“王道,本文中就很好地体现了他这一思想。今天,我们再来体会他的人和”“王道,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及其门人  儒家      子舆    思想  教育

 

2.   3.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4. A  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  天下顺之  6. “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7.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8.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9.15答案
    《无题》精炼
    《岳阳楼记》精练
    《故乡》重点题
    《藤野先生》练习
    富贵不能淫
    庄子十个小故事,十种大智慧
    九年级语文练习
    记叙文阅读考点答题思路
    《母亲的心》阅读精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河南安阳  刘海强 版权归 读写吧 豫ICP备190046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