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网站首页 | 佳作欣赏 | 写作园地 | 古文译注 | 花季青春 | 演讲口才 | 知识百科 | 刘言非语 | 班级教学 | 备课资源 | 公开课 | | ||
![]() |
||
|
||
|
|||||
八下古文阅读题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52 更新时间:2009-05-14 ![]() |
|||||
三、古文阅读题。 (一)根据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做下面各题。 1、“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日再食( ) ⑵录比,走送之( )⑶或遇其叱咄( ) ⑷援疑质理( )( )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非天质之卑 A.录毕,走送之 B.不必若余之手录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弗之怠 5.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C.人多以书假余劣 D.以衾拥覆 6、“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9、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1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谈自己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我的概括: 15.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二)根据《马说》一文做下面各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8全文的主旨句是: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18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19.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伯乐”指 ; “食马者” 。 20.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2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2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2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25.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千里马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26.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27.“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28.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29.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0.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31.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32.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33.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根据《口技》,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__________ _______ 4请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表演者表演的成千上万种声音.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2.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4.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角度有何不同? 6.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参考答案 三、(一)1、B2.⑴两次 ⑵跑 ⑶有时 ⑷引,提出。 询问 3.C4.B5.A6、A 7、B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⑴我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 ⑵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放松读书。 12.从得书、从师、求学三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13.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14. 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15.从如下三个方面: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二)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7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 一食或尽粟一石。 17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9. “千里马”指 人才 ;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20.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1.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22.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23.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4.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5.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26.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27.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28.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29.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30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31.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32.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33. 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三)1略 2,列举道具,暗示道具的简单,以此来表现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9.15答案 《无题》精炼 《岳阳楼记》精练 《故乡》重点题 《藤野先生》练习 富贵不能淫 庄子十个小故事,十种大智慧 九年级语文练习 记叙文阅读考点答题思路 《母亲的心》阅读精练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