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做真人,办真事,学真语文——安阳市北关区中学语文  [admin  2022-10-1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读写吧 >> 班级教学 >> 试题 >> 苏教八上 >>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 【字体: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含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334    更新时间:2016-01-05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含答案)

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

2 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语言显著特征:悲凉、难言的显著特征.

3 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文章的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断月色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

4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因为看到明月照进屋子里兴奋、喜悦,月色好似久违的老朋友,让作者想到去寺里找张怀民,所以就去了寺庙游玩.

5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寻张怀民是由于“____________”,作者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月色入户,表达了作者宽广豁达的胸襟;寻张怀民是由于念无与为乐者,作者的心理活动是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悲愤之情.

6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光_(赏月)

2、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的原因是什么?

答:是作者初到此不久,朋友不多,加上他是被贬之人,能与之亲密交往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想来想去能与之赏月同乐的人就更少了,正因如此,作者才想到了也被贬斥道这里的张怀民.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诗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怀民果然也没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

4、作者赏月是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从中感悟到了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作者赏月是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贤人如吾两人耳。自得其乐、英雄无用武之地、冷清、悲凉之情

3。补充下列对偶句

出句:将影做藻见奇趣

对句:____________以水喻月抒闲情

1.本文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的苦闷心情。月下美景;壮志难酬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漫步。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心境。(2分)乐观、豁达

7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分)欣然起行;解衣欲睡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其次,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10.文章的要素是: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  承天寺   

人物:    我和张怀民        事件:    夜游承天寺

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3分)B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13.文中念无与乐者”“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妙境界。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境

1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1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D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1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文章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_____。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______。第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________6.记叙    描写     议论抒情

7、第二段可概括为:_______7.庭院月色

8、本文的点睛之笔:_______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文中写月夜之美,抓住了_____________的特点。月光的皎洁、明亮与美好

11、文章不仅点明和张怀民的友谊,更流露出不甘心一个人独赏月夜美景的句子:_____。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__________。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结尾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闲   仙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9.15答案
    《无题》精炼
    《岳阳楼记》精练
    《故乡》重点题
    《藤野先生》练习
    富贵不能淫
    庄子十个小故事,十种大智慧
    九年级语文练习
    记叙文阅读考点答题思路
    《母亲的心》阅读精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河南安阳  刘海强 版权归 读写吧 豫ICP备190046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