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做真人,办真事,学真语文——安阳市北关区中学语文  [admin  2022-10-1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读写吧 >> 佳作欣赏 >> 古典诗文 >> 正文
  [图文]李 白 诗赏析         ★★★ 【字体:
李 白 诗赏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238    更新时间:2009-12-16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先世在隋末因罪被流放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五岁时随全家逃归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青少年时代便在蜀中度过。二十五岁时出蜀漫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西入长安,北上太原,先后隐居安陆与徂徕山。天宝元年奉玄宗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吴越、幽燕等地。天宝末年,安史乱起,李白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牵连入狱,获释后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肃宗干元二年遇赦,于是返江夏,重游洞庭、皖南,宝应元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李白是唐代著名大诗人,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山水诗格调清新,气势雄浑,广为后人所传诵。
 
  这首诗是李白离蜀东下时所作,描写了诗人乘舟自蜀中出荆门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送别,意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
 
  开篇点明自己出游路径,诗人来自遥远的蜀地,远在荆门之外,楚国则是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荆门山正是蜀、楚交界之处,出荆门便意味着离蜀入楚了,诗人在蜀地生活了二十多年,一旦身临去蜀入楚的交界处,自然感慨万端,因此,这开篇两句既点明题意,也是内心感受的自然表露。中间四句描写出荆门时所见景象。蜀中多山,向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楚多平原,向以广袤开阔而著称,诗人出蜀入楚,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丛山峻岭顿时消失,而浩瀚的长江在广阔无垠的原野上滔滔奔流,境象开阔,令人心旷而神怡。诗人乘一叶轻舟顺江东下,疾速如飞,天色傍晚,回首西望,一轮月魄沉山,犹如天上明镜西飞,江上水汽蒸腾,在晚霞的映照中五彩缤纷,犹如海市蜃楼一般。如此景象,真是既浩阔又神奇,这神奇的境界,当然令人陶醉,但诗人毕竟是初次离乡背井,仗剑出游,因而对家乡的眷恋仍时时萦绕于胸。结句即写出这种感受,家乡的江水载着轻舟,将自己送到荆门,因此,当此即将离别蜀地之时,诗人油然而生对江水的爱怜和感激,衬托出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将纪行、写景、抒怀融为一体,绘景开阔,造语奇丽,且将原本是格律精严的律体写得气势动荡,活泼生动,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艺,也表现出诗人豪迈不羁的个性气质。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本篇原列第一首。该组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但内容大体不出指言时事感伤己遭(胡震亨《李诗通》)两大方面。此诗重在论述自己的文学理想与诗歌创作主张,针对大雅久不作,明确表示以恢复正声为己任,在历叙战国后王风沦丧、骚人哀怨、扬马颓波直至建安以后诗坛绮丽不足珍的基础上,颂扬唐代已出现的复元古贵清真的文学思潮与倾向,并直接说明自身希圣理想。李白崇儒思想,在政治上表现为功业欲望,在文学上则表现为复古精神,此诗对这一思想的表述最为集中。
 
  【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此为乐府旧题。天宝年间,玄宗荒废政事,政权归李林甫、杨国忠,兵权归安禄山、哥舒翰,李白即对此有感而作。诗中先写娥皇、女英与舜死别之古老悲剧故事,并以日惨惨云冥冥鬼啸雨渲染一片阴暗凄惨气氛。紧接着以我纵言之,便立刻将古老传说转化为现实意指。后半又写尧幽囚、舜野死,暗寓权力旁落之悲惨结局。九疑,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相传虞舜葬于其地。重瞳,即指舜,相传舜眼珠有两个瞳孔。诗的最后再回到二妃之哭,其恨如湘水永无涸绝之期,实则寄托自身对时政忧虑之深。此诗既保持古老故事的完整,又点明作意,且运用楚骚体式,在显隐断续的表达中构成惝恍迷离的艺术境界。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是李白的著名作品,大约是李白在长安时送友人入蜀之作。据说贺知章一见此诗,尚未读完,便大为赞赏,称李白为天上谪仙人。
 
  诗写蜀地山川的雄奇壮丽,出语惊人,奇想联翩,充分显示出诗人超越常人的艺术想象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李白诗歌豪迈纵逸的艺术风貌和喷涌强烈的情感气势。诗以感叹开篇,渲染强烈而感人的气势,同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凡三见,分别置于诗的开头、中间、结尾,使这样的主题贯穿全篇,为全诗构定基调。描写蜀道之难行,从上古蜀道的开辟写起,蚕丛、鱼凫是传说中上古蜀国的两个开国国王,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久远,蜀地从来就与秦中相隔绝。经过千万年以后,直到春秋时,发生了一件大事,秦、蜀之间才辟开了信道。传说秦惠王许嫁五个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个大力士去迎接,回到梓潼时,他们看到一条大蛇钻进山穴,五个大力士于是共拉蛇尾想把蛇拉出来,结果却把山拉倒了,五个大力士和五个美女都被压死,山也分裂成五岭,这样人们才可以在群山之间凿石架木,修建栈道,沟通了秦、蜀间的交通。奇异凄美的神话,无疑为蜀道之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下面转入对蜀道之难的具体描绘。高峻的山势,几乎阻绝日月的运行,深渊无底,尤令人胆颤心惊。善飞的黄鹤不得而过,善攀的猿猴也为之发愁。人若爬上山顶,伸手便可摘取星辰。同时,大山深处,鸱鸟悲鸣,杜鹃啼血,阴森而恐怖,令人不寒而栗。这样的描写,进一步为蜀道之难增添了悲凉的氛围。正是这样恶劣的地理和险要的形势,促使诗人对蜀地产生深深的忧虑,他设想,假如有野心家据蜀地叛乱,必将会如豺狼一样,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样的忧虑,溢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提升了这首诗的品格内涵。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西岳,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南。云台,华山东北的一个山峰,山峰高峻,如同台形。丹丘子,即元丹丘,李白的好友。这首诗描写西岳华山的壮丽景色和元丹丘隐居华山的生活,通过对华山奇景和元丹丘奇人的极度夸张的渲染和描绘,表达出对隐居避世高人的赞颂,流露出对这种避世放荡生活的向往。
 
  诗以强烈的感叹开篇,极言西岳华山的高峻壮伟,紧接着写登上华山远眺的开阔眼界,黄河从西边天际向华山奔腾而来,远远望去奔涌的黄河却细如丝带,进一步衬托华山之高峻。但远望细如丝带的黄河到了华山面前,其巨浪滔天的气势顿时使人惊心动魄,山岳被其冲撞得摇晃不已,惊涛骇浪的雷鸣般巨响震彻千里秦川。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气势非凡,又充满灵异色彩,她长年笼罩着五彩缤纷的祥光瑞气,每逢河水清澈见底,更是圣君出世的征兆。由于黄河与华山地理相连,因而描写黄河的灵异,也就是描写华山的灵异。据说,远古时黄河流至秦地被一片无比巨大的山岳阻隔了流向,天帝派巨灵河神劈山开道,河神一声大吼用巨掌将山岳劈开,形成了华山和首阳二山分立,黄河于是从中喷涌而过直奔东海。所以至今华山三峰仍保留着后退欲倒的形状,崖谷间还有巨灵神劈山时留下的巨大掌印。当时主管西天的白帝更运用金精元气将崖石化为莲花之形成为华山的莲花峰,将白云变为石台之形成为华山的云台峰。山川如此灵异,居住于此的人也就自然非同凡响。以下即转入描写元丹丘神奇的隐居生活。元丹丘住在云台峰那连接天空的栈道旁,华山中的两个仙女明星、玉女为他洒扫门户,仙女麻姑经常为他轻柔地搔背止痒,他还经常出入天宫,与天帝谈天说地。这样的神仙生活自然令人艳羡不已,于是诗人幻想如果喝到元丹丘从天上取得的金精玉液,自己不也就可以飞升上天了吗?茅龙,据《列仙传》说,有一个仙人带来两只茅狗,化作龙,所以叫茅龙。
 
  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和想象,表现了诗人极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诗中华山与黄河、山河景色与隐居环境、人间与仙界全都融合为一体,意绪流转自然,略无拼凑之迹,诗语既精心构撰,又挥洒自如,极见豪逸浪漫之风。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太白山,在陕西眉县城南二十公里,泰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地处汉江与渭水之间,是关中最高的山峰。太白山峰高气冷,背阴处长年积雪不融,故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谚语。
 
  这首诗极力描写太白山之高峻,通过奇幻的想象,将自己由山引导到天上,从而借此抒发出胸中惆怅的情怀,以及超脱世俗的企盼。诗人登山,由西上登攀,但却并未止于山巅,而是遇见与此山同名的太白星,太白星为诗人打开天门,诗人便一步踏上仙界,于是身驾轻风,直出浮云,举手则星月可摘,四顾则茫茫一片,由登山却变成了若无山,既是奇幻的想象,又极力渲染了山本身的高峻。武功,即武功山,与太白山相连,山势同样高峻,故而有谚语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日边攀垂萝,霞外依穹石。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却顾失丹壑,仰视临青天。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巴东,县名,故城在今湖北境内。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奉节东,巫山西。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相传山形如字,故得名。唐肃宗干元元年,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璘军幕,李璘兵败,李白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这首诗就是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经巫山时所作。诗写登上巫山最高峰时所见景色,极力渲染巫山之高峻,结合自己当时的心境,写出游山的独特感受。
 
  李白的这次流放,路途迢遥,漫漫万里,逆江而上数千里路程,月亮已经圆缺十五次了,始达瞿塘峡口,仰望那令人遐想无限的巫山,自然要一登其顶而后快。以下便极写巫山之高。诗人在登山过程中,似乎觉得巫山高得没有尽头,回头一望,整个巴国尽收眼底,视野极阔,正因立足极高。诗人攀崖牵萝,登上山顶,就好象来到太阳旁边,站立在山顶的巨石旁,仿佛已经置身于云霞之外。向下俯视,登山途中的峭崖深壑已掩没不见,向上仰观,则似乎已经靠近了青天。纵目远望,西可见苍梧之云霞,东可见大海之波涛。置身如此高峻之地,诗人不禁发生疑惑,这近在咫尺的青天如果真的可以摸到,那在天上亘古长流的银河到哪里去了呢?这样的景象和感受,把飞凌巫山绝顶的情形表达得既逼真又奇谧。接着再写周游历览,亟欲将巫山美景遍收眼中。然而毕竟秋色已深,山中更是寒气逼人,巨大的山谷被积雪照亮,满山的林木在烈风中呼呼鸣响,而日落月起,猿啼声声,更令人不寒而栗。
 
  诗人通过大量的联想、夸张,对巫山的描写,从极高峻到极悲凉,既表现出登临绝顶的真实感受,又透露出流放途中的悲郁心态,景中含情,情化景中,显示出移情作用下的美学效果。
 
  【荆门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此诗作于李白初入长安之时,自叙我欲攀龙见明主而遭小人所阻,抒发激愤之怀抱,并且以神物合有时表现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与强烈自信。砰訇,形容大声。猰貐,是一种传说中的凶兽,这里比喻暴政。驺虞,传说中的仁兽,这里比喻仁政。嵲屼,不平坦,这里指不安貌。但诗中对人生理想,并未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通过对当过小贩、屠夫的吕尚八十遇文王从而建立不朽功业与高阳酒徒郦食其不费吹灰之力就帮助刘邦取得七十余座城池的富于传奇色彩的史事的热情描绘,使自己完全沉浸于理想追求与自信豪情相交织的浓烈情感氛围之中。同时,由于自身理想与历史典范紧密联系起来,因而在现实性与历史性的叠合之中,显示出其入世精神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意识与文化沉积。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为乐府旧题,意即劝酒歌。李白此诗是在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登高宴饮时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开篇以两个极夸张的比喻,形象地描画出时光流驶、青春消逝的迅疾行踪,表现出对建功不成、时不我待的强烈的心灵震动,接着写佯狂放诞、及时行乐的愿望,再回顾历史希企以饮者留名,最后则尽醉以销万古之愁,剖露的全然是自我的内心世界。此诗情感表达,如巨浪汹涌,奔泻直下,正如宋人严羽所评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行路难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相思》为乐府旧题,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篇拟其格而别有寄托。诗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为中心,前后自然分为两部分。前半写一个孤栖幽独者在长安的相思情形,后半写其上天入地追寻以致摧心肝的求索之苦。络纬,是一种虫名,俗称纺织娘。全诗以长相思开启,复以长相思收束,章法整饬,韵律铿锵。表面上看,诗中抒写的只是男女相思苦情,但美人向有理想喻意,长安更具政治内涵,深意自在发泄追求政治理想而难以实现之苦闷心绪。
 
  【日出入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关山月》为乐府旧题,主要描写戍边战士思归之情。李白此诗主旨与前人相同,但在具体描写中境界则大有开拓。开篇四句以关、山、月这三种主要因素展开苍莽辽阔的边塞图景。中四句由景象过渡到战事,再由战事揭示出无人生还之事实,启开下文。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西。后四句集中写思归之苦,突出主题。历来离人思妇之作甚多,但大多情意缠绵而纤弱,李白此诗则将之糅合于雄阔的背景氛围之中,便使得情感内涵带有了悲壮的意味,并展示出浑阔的境界。
 
  【长干行二首】(其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可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先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古乐府辞有《长干曲》,仅有四句,李白此诗则将之衍为长篇。长干为古建康里巷名,由此可知此诗大约作于李白游金陵时。诗以长干女子自述口吻,抒写对远行经商的丈夫的怀念之情。诗的前半回顾自青梅竹马的童年到夫妻恩爱的生活,后半写丈夫远行,自己独守空房的思念之苦。语言平实,却真挚动人。长风沙,是地名,在今安徽安庆东。描写商人家庭生活题材,在李白之前尚不多见,由此诗可见开元年间大唐帝国经济繁荣,工商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塞下曲六首】(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李白《塞下曲》组诗六首,此诗原列第三首。通过对出塞破敌情形的生动描绘,表现了民族昌盛的自信心与国力强大的自豪感。作为唐王朝全盛时期的时代精神风貌的反映,此诗选材表意与初盛唐诸多边塞诗基本一致,但谋篇布局却甚为独特。全诗八句,前六句极力渲染出师壮阔景象与破敌雄豪气势,后二句突现感慨,既含有一将功成万骨枯之讽怨意味,又体现功成然后拂衣去的献身精神。如此一来,前六句全然成为铺垫之笔,而这六句中,则是前三句写出师之景,后三句写破敌之势,结构独具匠心。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为乐府旧题,历来都是专写宫怨之曲。李白此诗亦写闺中怨情,但构思却极见高妙,全诗无一字言怨,而幽怨之情暗传言外。诗写闺中女子望月怀人,独立阶砌,以致露水浸湿罗袜,可见夜色之深,伫望之久。无奈入室,却又怕明月照见室内幽独,故而下帘,既已下帘,复感无眠之夜更难消受,故隔帘再望明月。短短二十字,写出幽微曲折之情,全诗含思婉转,余韵如缕,令人咀味无穷。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写羁旅夜宿时的思乡之情。诗写静夜之景,以为中心。首句夜宿时见床前月光,第二句误以为月光为秋霜,第三句写举头望月,三句写月,由月光到疑惑再到望,在客宿情态的毕现中,可见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的心境。第四句直接写明思故乡,点出字及思之对象,以望明月与思故乡对举,看似突兀,实则意绪流动已水到渠成。这首小诗语言平实,传神婉转,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极耐寻味。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此诗摹写思妇心理。春思之春,既点明时节,又具有男女情爱之特定含义。开篇倒装,言秦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以两地春光之时差逗出两地相思之情丝。中二句承前起兴之句,直赋思念之情,且以断肠时对照怀归日,见思念时间之久与程度之深。末二句突然抓住春风掀动罗帐的瞬间情景,寄寓复杂心绪,既可见对春风不解人意的怨恨,又表明自心不为外物所动的贞洁。清人王夫之评此诗字字欲飞,不以情不以景(《唐诗评选》),其实正是触景生情、亦情亦景之妙境。
 
  【子夜吴歌】(其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题一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时,此首原列第三。作为乐府旧题,此体向为四句,多写女子思念情人。李白则将之改为六句,并用以写思念征夫。诗以秋夜捣帛制衣寄远表达思妇希冀胡虏早平、良人罢征之情怀。开篇二句在整个长安的一片月色之中托出万户捣衣之声,可见范围之广,声势之大。中二句将之定向玉关,并化入秋风而成吹不尽之情,可见情深不可止遏。末二句直表心声,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沈德潜《说诗晬语》),使思想性大为加强,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与鲜明的时代色彩。
 
  【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此诗作于入长安求仕不得,浮舟游梁宋之时。诗中所写之梁园系汉梁孝王建,平台系春秋宋平公筑。诗写希望落空、抱负难伸之忧愤,以及以行乐排遣愁怀并对前途充满自信的复杂心绪情感。首段六句抒写离长安后的抑郁情怀,波连山既是黄河之实景,又是仕途险阻之喻象。次段二十句由访古而及昔人昔事,由阮籍咏怀,触及自身心事,由信陵、梁王、枚乘、司马相如等前贤之不见,叹古今之兴亡。末段八句再由怀古转入现实,以及时行乐、待时而起作结,表达出旷达的情怀与进取的精神。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在今安徽贵池西,李白漫游到此而作歌十七首,此篇原列第十五首。诗以强烈的激情,宣泄报国无门、年华流逝的深重忧愁与怨愤,塑造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李白怀抱浓厚的理想主义,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出则平交王侯,隐则俯视巢许,抒愤之作亦同样挺立自我。此诗开篇即以白发三千丈将自身耸立于宇宙中心,正是自我中心形象的逼肖展现。紧接着说明缘愁而生,点出诗旨,同时也使三千丈的白发具有了双重意蕴,使奇想奇句具有了震撼人心的逻辑力量。后二句再转一层,问镜里秋霜何处而来,进而将思绪引向社会、人生的广阔领域,使小诗中蕴含无穷深意。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所作,表现了对故乡山水与友人的依恋之情。首二句写月,以峨眉山修饰,则月成为峨眉山独占之月,可见爱月缘于乡情,而将高悬于秋夜天穹之月同时引入平羌江水之流,则江、天、山、月互映,诗境顿生。平羌江,即今青衣江。后二句承江水写舟行,由清溪向三峡,明月相随,而思君不见,怀人之情顿生,未点月而月恒在,写怀人而月为媒。通篇写月,实亦写人,峨眉山月,亦即峨眉山人。此外,四句中嵌入五地名,却流畅自如,略无斧凿牵强之迹。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常往来襄汉一带,与孟浩然友情深笃,此诗即赞美孟浩然隐居不仕的高尚品格,并表露无限仰慕之情。首联点题,开门见山,一个字,既剖白内心情怀,又构成全诗主线。中二联描绘孟浩然高卧林泉、风流脱俗形象,由红颜白首,概括其从少壮到晚岁生涯,弃轩冕、卧松云,俨然一幅高人隐逸图,而明写不事君,更突出其高洁品格。中圣,即醉酒,魏徐邈嗜酒,呼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尾联承此顺势将仰慕之情托出。自然流畅,一气舒卷,亦颇似孟浩然诗风。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李白自秋浦往泾县游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酒以待,临行又送别,李白因作此诗留赠。前二句叙事,写自己即将乘舟离去,忽有人前来相送,以将欲忽闻画出轻舟待发之际突然出现的送别场景。三、四句抒情,先说桃花潭水之深,用以衬托汪伦情意之厚,不及二字使无形之情变为可测之象,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集》),造成情怀既真切又自然,诗境既生动又空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天宝四载,王昌龄因不护细行(《新唐书·文艺传》)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李白闻知后作此诗遥寄。首句写景,兼明时令,取象飘浮之杨花与啼声如不如归去之子规,已含飘泊、伤离两重意蕴。二句即直叙其事,点明题旨。后二句抒情,天涯阻隔,无从相见,只有托付两地共明的月魄寄去愁心。五溪,在今湖南西部。夜郎,指今湖南沅陵之夜郎,非贵州桐梓之古夜郎国。两地皆指王昌龄贬所。李白特别爱月,常托月抒情,此诗中的月,更具人格化特征,以月为最知心,可见世无知音,深蕴遗世独立之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从江夏往浔阳重游庐山时作此诗寄友人殿中侍御史卢虚舟。首段六句自叙行踪及平生志趣,为以下仙境之游作好铺垫。中十七句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雄奇风光,极力渲染其神奇境界,即题中之庐山谣。末段六句再回笔写志趣,自言已与神仙期于九垓之外,暗寓对世俗之超脱与对朝政之失望,并委婉地劝友人引退,与自己同作名山之游。卢敖故事见《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北海遇一怪仙,想与仙同游,怪仙谓已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遂径入云中。李白在此,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以卢敖借指卢虚舟,邀卢同游仙境。此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笔力如椽,气势磅礴。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此诗以瀛洲之微茫难求反衬天姥之明灭可睹,在遐想入梦中极力渲染天姥之雄姿伟态。诗中以天姥山为中心,以诗人自身身登青云梯为视点,几乎囊括了连天五岳青云海日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等最具代表性的壮伟意象,并在对自然万物的全般把握中组装成缤纷多彩的神奇天地与宏伟阔大的宇宙境界。同时,诗中充溢着超凡脱俗的仙游气息、雄强健举的豪侠风度、蔑视权贵的独立人格、出人意表的豪言大语,又使得其缤纷宏大的艺术境界厚积着深层的时代的、文化的、精神的内蕴,成为最足以代表李白诗歌总体风貌的综合体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是开元十六年暮春李白在武昌黄鹤楼送孟浩然赴广陵而作。首句点明送别之地,而由天下名胜黄鹤楼之地本身,即已包含着诗意的内容。二句写孟浩然将去之地,而由烟花三月,不仅点明送别时令,而且渲染出一派繁花似锦的气象氛围。末二句写送别景象,由孤帆而成远影再到碧空尽,包含着送别至别后的全过程及其中所有情节,而帆尽唯见无尽江水滚滚流走,即是写实,又是一往情深的表徵,更是无限向往的具象,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唐宋诗醇》)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却略无哀怨忧伤情调,而是以乐观的精神与生动的意象构织出一幅鲜丽的送别图画。首联以青山白水点明送别地点,同时渲染出诗情画意的氛围。颔联直写离别,且以流水对法一气舒展,落笔如行云流水,亦喻示象征友人旅程的孤蓬万里略无阻滞。颈联分写双方,浮云喻友人行踪不定,落日表自身依恋之情。尾联具体勾勒别时景象,挥手之间,生动逼真,而化用《诗经·车攻》萧萧马鸣更著一字,尤见无限深情。班马,指离群之马,以此收束,更增离别之后的孤独之感。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凤凰台在今江苏南京城西南隅,相传南朝宋元嘉年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时人谓之凤凰,于是筑台于山上。李白作此诗时已遭赐金放还,因有感而发。首联点题,并以凤去台空逗出怅然若失意绪。颔联承此,直抒怀古之情,以六代兴废,既切合地点,又能暗忧时政。颈联写景,描绘出凤凰台上独特的视角感受。尾联即由高远视线引出远望长安的心态,而浮云蔽日已明确由写景过渡到忧事,使人愁三字收束全诗,点明主旨。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南,是著名的山水风景区,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香炉,庐山上的山峰名,因状如香炉又常有烟雾缭绕,故得名。这首诗描写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以及诗人遥望瀑布的奇特感受。
 
  诗写瀑布,先从香炉峰写起,点明瀑布的位置,并为瀑布铺垫开广阔的背景。旭日东升,香炉峰上云烟缭绕,紫气氤氲,同时,由于瀑布下泻,水珠喷溅,雾汽蒸腾,阳光一照,更显出一派迷蒙氛围,这实际上也是在间接地衬托、渲染瀑布的气势。第二句便直接描写瀑布。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奔流而下,远远望去,如同从山顶一直悬挂到山脚,可见山势之高峻,瀑布汹涌而下,如同一条宽阔的河流直立眼前,可见瀑水之丰沛。正因山势之高,水势之大,才形成如此汹涌澎湃的瀑流,上面是紫气萦绕的山峰,下面是水流奔腾的深渊,中间悬挂着一条宽阔的大河,喷珠溅玉,水声轰鸣,这样的景象,是何等的雄伟壮观,何等的震撼人心!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诗人的思绪开始展开彩翼,驰动起神思奇想。以三千尺落九天对举,他感到眼前那奔泻而下势如惊雷的瀑布,简直就不是人间景象,似乎是银河之水从九天之上直接倾泻下来。这样的描写,使夸张与比喻、写实与想象融为一体,在清新自然、准确生动的语言中,绘染出瀑布的磅礴气势。短短二十八字,使人如临其境,其非凡的艺术创造,更使人得到神奇的审美享受。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宣城,即今安徽宣城;谢朓楼,一名北楼,是南朝齐代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这首诗描写了宣城谢朓楼一带的秀美景色,同时表露出诗人登楼的独特感受。
 
  宣城地处皖南,向以名山胜水而著称,所以开篇就以江城山晚领起,指明宣城依山傍水的地理特征。诗人登上陵阳山顶上的谢朓楼,纵目四览,只见一片晴空万里,暮霭飞岚、斜阳夕照之中,宣城一带山山水水简直如同一幅彩绘的画卷。分别从城的东南面和东北面蜿蜒流过的宛溪和句溪,到城下汇合,其所环抱着的城郭如同一片明镜,景物历历在目,澄澈中透现着明丽,而宛溪上的凤凰、济川两座拱桥,倒映清澈的溪水中,在晚霞的映照下,则犹如雨后彩虹一般炫丽夺目。这样的写景,无疑使得江城如画里的感受更加生动而具体。时值傍晚,诗人的眼光被袅袅升起的炊烟所吸引,只见城郭内外,葱郁的橘柚都已挂上橙黄的果实,而在炊烟的弥漫中似乎带有了丝丝寒意,而山风吹过,梧桐的绿叶已开始泛黄,显出苍老之色,可见秋色已深。这种寒意、秋色,与前面的明丽山水显然形成了一种反差,促使诗人的内心顿生感慨,想到自己被权贵排挤,浪迹江南,到这里来凭吊谢朓之遗迹,有谁能了解自己的心迹呢?谢朓是南朝著名诗人,擅长山水之作,向为李白所钦慕,李白诗中多有赞颂谢朓之句,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山水诗就多有学习、借鉴谢朓之处。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指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东岸的博望山和西岸的梁山,两山夹江相对如门,故名。诗写长江流经天门山的奇特景象,视野阔大,气势雄浑,构景新奇,余味深永。
 
  这首诗描写对象是天门山,着重从诗人中写出。诗人纵目远眺,只见天门山就像是从中间断裂开来一样分立长江两岸,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从中奔腾而过,山分两边似乎是由江水冲撞而开。这一方面描绘出天门山在长江两岸峭壁对峙的险要地势,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长江之水的猛烈气势和巨大力量。然而,天门山毕竟崇峦叠嶂,江水至此也不得不改变流向而激荡回旋。这样就把山和水联系起来描写,使山和水形成一个画面的整体,山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山,山因水而分劈两半,水因山而回荡改向。因而,山和水在此成为了一种互补关系,互相构成对对方的渲染和衬托。在此基础上,后两句则以动态的视野进一步描写山水之势。诗人正在舟行之中,随着轻舟前行,绵亘逶迤的山势不断展现出新姿,长江两岸的山峦一个接一个地争相涌出,如同天门之中迎接诗人的仙侣一般,给人以奇特的感受。而极目远望,水天相接之处,旭日刚刚升起,一片白帆时隐时现,引人以无穷的遐想。两岸青山相对而出,可见天门山山势之连绵不绝,孤帆一片徐徐移动,可见长江水势之浩瀚浑茫。诗中的写景,既抓住天门山的特点作逼真的描绘,又紧紧结合水流的动势作动态的渲染,由青山、碧水、白帆、红日的整体构图,形成五彩缤纷的色调,而青山对峙、江水奔流、白帆飘动、红日东升,更显示出雄阔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东的白帝山上。干元二年,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的时候遇赦获释,于是回舟东下,经三峡返江陵。这首诗就是作于遇赦东归途中,表现了兴奋轻松并且归心似箭的情感意绪。
 
  从这首诗的艺术结构看,正如王琦所说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但从情感表达特点看,则无疑可以视为王安石称李白诗词语迅快的最突出代表。诗写三峡行舟的经历,全然是一种近乎奇幻的飞驰前进的速度感。前两句由朝辞白帝的起点到千里江陵的终点,已概括了整个行程,且以白帝江陵千里一日的时空对照,表明其间的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后两句则进而动态地表现具体行程中的速度感受,本来,三峡沿途,风光无限,诗人却仅仅得到两岸山中猿声不绝于耳的听觉感受,沿江景物一闪而过,难以留下视觉形象,可见行舟之快,无数猿啼连成一片、恍若一声,尤感其速,而在这一声连续不绝的猿啼声的短暂时间中竟然完成已过万重山的大幅度位移,则其速度之快更是可想而知了。这种以听觉为中心的速度把握方式,具有主观想象的奇幻色彩,而表现于想象之中的意象本身即具有美的质素,因此,李白这首诗不仅是舟行经历的纪实,而且表达了对轻快速度的感受与愉悦,更显示了人类对的感受的普遍的心理追求。从心理学角度看,的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与愉悦,这是紧密相联的基础,也是李白此诗之所以达到惊风雨而泣鬼神的艺术效果的最根本原因。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此诗题下原有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诗中怀念晋代袁宏吟诗被谢尚所赏识之事,而叹自身怀才之不遇。牛渚,指牛渚矶,即采石矶,在今安徽马鞍山。谢将军,即指晋代镇西将军谢尚。诗的首联点明夜泊牛渚。次联由牛渚望月,触发情怀,发思古之幽情。五、六句写自身空负袁宏之才,而谢尚不复可遇。尾联宕开一笔,预想明日离去之情景,秋风萧瑟,枫叶飘落,孤帆远挂,以寂寞凄清的环境氛围进一步烘托不遇知音的孤独感受。此诗声韵为五律,但却不受格律束缚,通篇不对仗,浑朴流畅,纯任天然。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西北,原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山上旧有敬亭,是南朝诗人谢朓经常游玩吟诗之处,所以被后人称为敬亭山。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独坐敬亭山时所见景象以及心中的独特感受。
 
  开篇两句,写所见众多鸟儿飞向远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飞渐远,终于不见踪影,而一朵孤云随风飘荡,虽然慢慢悠悠,但最后还是从视线中消失了。众鸟孤云看似与山无关,但鸟归山、云出岫,又都无不与山密切相关联。而在以鸟、云间接写山的同时,着重表明鸟飞尽、云无踪,试想,连鸟都飞尽了,最后一朵孤云也飘逝了,只剩下什么呢?只有诗人自己,似乎世上的一切都被隔绝了,万籁俱寂,万物全无,这就使独坐的感受极度突显出来。然而,在这极度孤独的感受之后,突然接以相看两不厌,以打破,形成意绪的阻隔和逻辑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再隆重推出敬亭山,而且是只有,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诗人并非真的孤独,而是有敬亭山相陪相伴,且两不厌,互相之间产生深厚的感情,这就不仅突出敬亭山的地位,而且将敬亭山拟人化了,在诗人的审美创造中,敬亭山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成为了诗人的亲密伙伴和朋友。而只有二字更是耐人寻味,表明在诗人的亲密关系中,敬亭山是唯一的,这实际上表达了对世俗的强烈抨击,诗人自己曾说过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这首诗可以说正是对这种内心激愤的一种强烈而独特的表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早年曾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此诗大约是其时作品。戴天山,又名大康山、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诗写访友不遇,前六句描写优美之景,实写访,后二句抒发怅惘之情,实写不遇。前人对此诗评价甚高,王夫之《唐诗评选》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吴大受《诗筏》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可见艺术构思之妙。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柳 永 词赏析
    陈 子 昂 诗赏析
    杜甫 诗赏析
    黄庭坚 词赏析
    陆 游  诗赏析
    孟浩然 诗赏析
    欧阳修 词赏析
    秦观 词赏析
    辛弃疾 词赏析
    周邦彦 词赏析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河南安阳  刘海强 版权归 读写吧 豫ICP备190046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