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 在每个故事前,欧阳都习惯地来上这么一句。我们起哄道,快说快说,谁在乎是不是真的,不就一个故事吗?我们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听故事的爱好是欧阳培养起来的。欧阳是我们班最喜欢讲故事也最会讲故事的一个。课上完了,闲着没事了,我们就说,欧阳,来一个。欧阳说,行。我们就围着欧阳坐一圈。欧阳先酝酿一下感情,眼睛一眯,然后说,这是真的。故事就开始了。 欧阳是在高二那年从上海转到我们学校来的。他似乎读了很多书,文学作品,还有那些古怪离奇的东西被欧阳信手拈来,渲染得气氛十足,很能扣住我们的心。有时说鬼故事,讲到紧要处,欧阳总是故意停一停,我们吓得大气不敢出,又想听下去。欧阳看我们一眼,得意地笑笑,才把结果说出来。 欧阳把结果说出来,我们就觉得这故事说到底也就是个故事,细节上经不起推敲。故事讲完,我们就批判他,什么这是真的,这能是真的吗?故弄玄虚。 但欧阳也确确实实讲过一些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故事,说他有一个叔叔怎么怎么样,有一个姨妈怎么怎么样,开头像拉家常,说着说着就进入剧情了,故事都挺感人,弄得我们偷偷流泪彼此都不敢对视一眼,还忍不住要听下去。当然在每个故事的开头,欧阳依然说,这是真的。可是不久我们发现,如果那些故事都是真的,欧阳总共有几十个叔叔,十几个姨妈。这可能吗? 不过只要故事好听,谁在乎真假。欧阳讲故事的绝活儿使他在班上人气很旺,实际上就是不会讲故事,欧阳也算个好男孩:开朗活泼,热情大方,乐于助人,一天到晚笑呵呵,还喜欢弄些小花招逗人乐。有一天,欧阳居然剃了个光头,戴个帽子来上学,简直乐倒了全班人。欧阳故意痞里痞气地问我们酷不酷。课外活动的时候,我们就摸着欧阳的光头说,哥们儿,来一个。 欧阳依旧很爽快的样子,说:行。欧阳说,从前有一个男孩,和我们年纪一样大吧,当然也和我们一样有很多美丽的想法,比如想上一所中意的大学,想周游世界,想做一些令人瞩目的事。按道理,只要努力,这些想法中至少有一些能实现,这几乎是不用怀疑的事,男孩也一向这样认为。可是,突然有一天,医生说男孩得了绝症,至多只能活两年。当然医生没有直接告诉男孩,是男孩偷听到的。男孩当然很绝望,他变得脾气暴躁,谁也不想见,父母也整天对他低声下气,赔着笑脸,一家人都很痛苦。后来有一天,男孩看见父母躲在一个杂物间里相拥而泣,因为其他任何房间都容易被男孩发觉。男孩震动很大,他想,他失去了所有机会去实现梦想,但他至少还有孝顺父母的机会,他为什么要让他们难过呢?于是男孩对父母说,我还是想去上学。男孩想通了:他的一天相当于一个月,他不能浪费。他来到学校,可是他发现每个人都对他特别好,特别热情,这种特别让他受不了。他的父母说,那我们搬家吧,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 说到这里,上课铃响了,我们回到座位。说实话,这个故事不算精彩,欧阳的语气也有点平淡,不过我们还是想知道男孩后来到底怎么样了。可是一放学,欧阳就回家了,说家里有事,明天再讲吧。 到了第二天,欧阳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也没有来。后来班主任说,欧阳不会来了,欧阳回上海了,欧阳的病很重你们知道不知道? 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想起欧阳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想起欧阳的光头,我们还想起,唯一一次,欧阳没有在故事的开头说这是真的。 但恐怕这是欧阳说的唯一一个真实的故事吧,虽然我们都希望它是假的。
原作者:朱传辉
赏析: 亦真亦幻 平中见奇 由于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小小说一般采用单线式结构,而《欧阳的故事》的结构则是“洋葱式”,是分层的。当然,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洋葱”。它的故事只有两个层面:第一层,欧阳给他的同学讲的故事;第二层,作者给我们讲的故事。在这两层故事中,讲故事的人只负责讲,故事内容的真假、故事之外的东西的真假,则完全由听故事的人自己去感觉、去揣摩。仿佛乘一艘“夜航船”,去完成一次颇具神秘意味的阅读之旅。 欧阳给“我们”讲的故事是真的吗?显然不是,至少不全是。虽然每一次讲故事他都强调“这是真的”,但他的故事里竟然冒出“几十个叔叔,十几个姨妈”,这有些不合常理。与其说“我们”喜欢欧阳讲的故事,不如说“我们”喜欢欧阳本人,喜欢他借助一个个故事给“我们”平淡的校园生活带来的不尽的欢乐,更何况,就是不会讲故事,欧阳也算个好男孩:开朗活泼,热情大方,乐于助人,一天到晚笑呵呵。所以,讲故事的欧阳习惯于“弄假成真”,听故事的“我们”也乐于“以假为真”。 唯一一次,欧阳没有以“这是真的”开头,讲了一个身患绝症的男孩坦然面对厄运的故事,之后便“黄鹤一去不复返”。事后“我们”从班主任处得知,欧阳讲的是他自己的经历。这可能是欧阳讲的唯一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却希望它是假的,因为它将带走“我们”最好的一位同学和朋友。 作者给我们讲的故事是真的吗?依笔者看来,故事可能是假的,完全出自作者的虚构;也可能是真的,因为我们身边并不缺少与厄运抗争、“扼住命运的喉咙”的感人故事。 其实,无论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都不影响作品的价值。在故事套故事的叙述中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欧阳,他坦然面对厄运、张扬快乐人生的人格力量,分明已给了我们深深的感动。 《欧阳的故事》的另一个特点是始终把悬念的处理和人物的塑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小说以“我们”的视角叙事,“我们”只知道“我们”所看到所听到的。因而欧阳和他的故事对于“我们”只能是神秘的。而当班主任老师最终告诉“我们”欧阳的病很重的时候,小说在此之前对欧阳的种种描写,在那一瞬间突然都向“我们”展示出了它所蕴含的深意,其内容虽然不能算是特别意外,但依然带给小说中的“我们”和小说之外的我们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原作者:于 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