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网站首页 | 佳作欣赏 | 写作园地 | 古文译注 | 花季青春 | 演讲口才 | 知识百科 | 刘言非语 | 班级教学 | 备课资源 | 公开课 | | ||
![]() |
||
|
||
|
|||||
“三更半夜”的来源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604 更新时间:2017-01-06 ![]() |
|||||
“三更半夜”的来源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者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词却是源于两个人,一个是“陈三更”陈象舆,一个是“董半夜”董俨。他俩都是宋太宗时的大名人。 《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这里是说,宋太宗时期,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赵昌言等人志趣相投,形影不离,常常相聚在赵昌言的家里谈至深夜,还不忍散去,当时人们就戏称陈象舆为“陈三更”、董俨为“董半夜”。这就是“三更半夜”一词的来历。 白天说成“钟” 古人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还要从古人的计时习惯说起。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红楼梦》在大观园里过元宵节那一章中说:“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三更时,贾母听罢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节终于‘聋子放炮仗——散了’。”这就是“更”“鼓”用得最为明显的例子。 古人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19点到21点;二更是21点到23点;三更是23点到凌晨1点;四更是1点到3点;五更是3点到5点。三更为子时,正是半夜时分,也是夜间最为寒冷的时候,所以贾母这时说“怪道寒浸浸的起来”。贾府的元宵节闹到“四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凌晨三点左右,可见贾府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 与宋朝有关 “三更半夜”能成为人们的一个常用俗语,不能不说说宋朝的夜生活了。 宋朝的夜生活是自由和开放的,“三更半夜”在唐朝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在唐朝,城市生活是实行宵禁的。唐朝的《宫卫令》规定,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律令,要笞打二十下。到宋朝初年,这些律令就全部废止了,宵禁也被完全解除,宋人可以通宵达旦地过自己喜欢的夜生活了。“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这些都为“三更半夜”一词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还有,我们现在把时间说成是“几点钟”的“点”,也是来源于古代的“更”。为了把时间分得更细些,古人又把一更分为五个“点”,一“点”约等于现在的24分钟。当然,这个“点”不是“小”的意思,这里的“点”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就像小铜钟,中间凸起,两边有孔,更夫用绳子穿到孔里把“点”系在手上,报时的时候用手打“点”就可以了,时间久了,“点”也就成了一种计时单位。现在说“打点”一词也是来自这里。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汉语成语的产生,都有其自己的历史背景。没有宋代经济的繁荣,没有宋代夜生活的开放,也就没有“三更半夜”的今天。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2023年十大流行语 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 儒家思想 什么是儒?儒家思想 中国文字为什么这么复杂? 故宫600年没鸟粪的原因 关于读书的名言 “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 小学《语文》10个常见问题答… 初中《语文》22个常见问题答…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