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做真人,办真事,学真语文——安阳市北关区中学语文  [admin  2022-10-1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读写吧 >> 刘言非语 >> 教学反思 >> 正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指瑕         ★★★ 【字体: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指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27    更新时间:2015-09-07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指瑕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09年6月第7版)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编者坚持对传统母语教学经验的继承,同时也有结合现实的发展与创新。教材的使用价值更高,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能起到导引作用,编者可谓匠心独运,殚精竭虑。但百密一疏,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材还存在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就教材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列举。            

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我们知道,现在的学位是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怎么会有比博士更高的学位呢?注释里说本文是《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一书的节录,有改动,不知是编者的笔误还是作者的笔误。

第五单元的诵读欣赏《论语》八则一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有所不妥。在七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中此句话翻译为“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在古代汉语中,“三”有表示确数“三”的意思,但也有不表示确数的意思,可译为“多”,如《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如《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在此文中,我认为原意应是强调人在人多的情况下要谦虚,要善于学习别人,只限定为“三人”好像不符合实际。

《三峡》一文中“素湍绿潭”的注释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清倒影”的注释是“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这样翻译似有不当,“素湍”怎么能倒影?“深水”怎么能回旋?显然这里是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为“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是不是更妥当。

第二单元的《说真话,抒真情》阅读材料后练习二:以“为   喝彩”为题,写一篇文章。其中要求之一是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这个要求应该是有问题的,一方面既然“文体不限”,那么诗歌可以写吧,但不少于500字的诗歌学生很难写出来;另一方面,本次训练的专题是“说真话,抒真情”,那写成议论文和说明文也可以,但学生会写议论文和说明文吗?如果写,说真话,抒真情就很难表达出来,本次写作训练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同样是这一单元,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的阅读材料后面有一练习“打电话给电视台,要求点播一首歌祝贺母亲40岁生日”。在很早以前,这个练习是非常好的设题,但是,打电话给电视台点播歌曲的时代己过去多年了,这个设题现在来看己不合时宜,尤其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更觉得是怪事,远离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就可能远离了语文。

第二十五课教学参考书上《皇帝的新装》一文,在教学重点提示中有一句“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哪来的对比描写呢?对比是一种写法方法,而非描写方法。

第五单元选了一篇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一篇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文章是很好的文章,但这样的安排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为学生对这两种文章的文体知识基本上是空白,如果想上学生学好这两篇文章,就得讲相关的文体知识,但只有一篇文章,不足以让学生理解老师所讲的文体知识,也不能让学生很好的学习这类文章,说不定还有冲淡记叙文学习的不良影响。虽然说苏教版的特点是淡化文体,选一篇是想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两种文体,但教学实践中确实有点画蛇添足之感。

以上,纯属一己之见。

 

 2015.1.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说说教育改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河南安阳  刘海强 版权归 读写吧 豫ICP备190046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