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 佳作欣赏 | 写作园地 | 古文译注 | 花季青春 | 演讲口才 | 知识百科 | 刘言非语 | 班级教学 | 备课资源 | 公开课 | | ||
|
||
|
|||||
七下后半期古诗词复习题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57 更新时间:2011-06-17 | |||||
七年级下册后半期古诗词复习测试题 一.按要求填空。 1 .虞世南《蝉》一诗中,诗人借蝉抒怀,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的句子是: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杜甫《孤雁》一诗中,“ , 。”两句深切地写出了失群者的心情,显示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3.郑谷《鹧鸪》一诗中,仿佛让人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的句子是: , 。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4.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上风光,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的名句是: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马作的卢飞快, 。”是 在《破阵子》一词中描写的战争场面。(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6.崔颢《黄鹤楼》中写乡思之情的诗句是: ,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鹧鸪》一诗中,借人物表现鹧鸪声之哀怨的句子是: , 。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8.白居易《卖炭翁》中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在《观刈麦》中又说:“ , 。”两者都是从心理角度表现劳动者生活带艰辛的。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9.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最能体现“五月人倍忙”的句子是: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0.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春天来临后梅花高兴的样子的诗句是: , 。 描写梅“凌寒独自开”的句子是: ,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1.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一诗中,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其描画美丽的月夜归耕图的句子是: 。(带月荷锄归)写诗人辛勤劳作的句子是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最能表达诗人隐居田园的心愿的句子是: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3.崔颢《黄鹤楼》一诗中表现诗人登楼远眺,看到草木茂盛的景象的诗句是: ,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4.《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 , 。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是 ,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6.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7.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8.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9.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0.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1.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____。表现莲花正直、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4)《爱莲说》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 。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莲,花之君子者也(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2.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 。”告诉我们不要被环境左右,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洁身自好的品格,坚守高尚的节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 《卜算子·咏梅》两首词中写出梅花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 。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24.《观刈麦》诗中最能体现农民辛苦劳作的句子是: ,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农民辛勤耕作的俗语: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面朝黄土背朝天)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5.《破阵子》中表现因现实而感慨,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使至塞上》中与李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读古诗词,回答诗词后面的问题。 (一)阅读虞世南的《蝉》,完成下列各题。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蕴含的意思是什么?(虽然生活清淡,但仍志存高远) 2.这首诗借蝉抒怀点睛之笔是: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扬) 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力,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4.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品格高尚者的化身,是人格化的形象。 诗人借蝉这一意象引发议论:任何人,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8.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2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分,不计半分。) 9.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10.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11.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12.《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三)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3.“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这两句深切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结尾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四)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作者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五)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18-2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8、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祖国。 19、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0、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2.谈谈你对“可怜白发生”依据的理解。 表现了诗人想为国效力而终不能的悲愤之情。 (六)崔颢《黄鹤楼》 23.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8.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D(D项“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诗中没有体现。) A.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29.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C(C项中“幽美”与“平谈”互换,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30.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能表现诗人劳作艰辛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1.本诗的点睛之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循世”的? (1)表达了诗人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2)言之成理即可。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等。 32.这首是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表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 3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更重生活的热爱。 33.诗人的“愿”是什么? 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考点及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