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做真人,办真事,学真语文——安阳市北关区中学语文  [admin  2022-10-1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读写吧 >> 知识百科 >> 国学史学 >> 正文
  [图文]余光中《乡愁》遮了我的脸         ★★★ 【字体:
《乡愁》是巨大的名片 遮住了我的脸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2789    更新时间:2013-11-19    

【本期看点】余光中85岁了,一转眼,他的《乡愁》已为游子们传唱了40余年。余光中前半生颠沛流离,在战火燃烧的中国,在南京、上海、重庆、香港之间先后辗转,最后定居台湾。静谧的小岛给了他安定的生活,也隔绝了他回乡的路。面朝海峡,遥望大陆,40岁的余光中创作了《乡愁》,此时距离他离开故乡整整20年。对这位耄耋老人而言,令他蜚声海内外的《乡愁》已然变成遮住脸的名片,请忘掉《乡愁》,余光中这样说。

伟大的作品无关年代 宅男、浪子都写诗

余光中:当代诗歌成就需百年后检验

 余光中85岁了,一转眼,他的《乡愁》已为游子们传唱了40余年。

石川:我本人是80年代上大学,我们那个时候上大学刚好碰到朦胧诗的兴起,那是一个诗的时代。但是到了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一个电子游戏的时代,以及一个网络视频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中,这个诗、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文学的各种形式当中,可能诗歌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也许有的人在读小说,也许有的人在读散文,但是读诗的人越来越少了。在今天这样一个事,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对于我们个人生活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想我们先从这样一个题目开始。

余光中先生,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去上网络、看电视、看电影,而没有人愿意读诗了,今天诗歌对于我们个人生活来说意味着什么?

余光中:你说今天的诗影响最小,我觉得不完全对。因为我们所谓的诗,并不仅仅指新诗,或者是现代诗,古典诗还是有很多人在读,甚至于现在还有人在写古典诗。而从“五四”以来,我们的新文学家写诗写得好的还是有的,像鲁迅,陈寅恪等等。现在你看流行歌,流行歌的歌词,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诗。所以我们这个时代,诗的成果如何,贡献如何,恐怕还要更长的时间来回顾。

 “五四”以来,新文学家中仍有人诗歌写得好,如鲁迅,陈寅恪。

孙甘露:对诗歌的理解有一个蛮复杂的过程。比如杜甫,实际上我们今天对杜甫的认识,是在他辞世200年之后才形成的。所以一个时代对诗歌的了解和认识,可能需要一点时间,需要从各方面来观察,这是一个挺微妙挺复杂的问题。

孙甘露:和平时代也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石川:有一种说法“国家不幸诗家幸”,余先生这一代经过了很多的苦难,经历了很多的颠簸流离,但是我们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苦难,我们面临更多的是生活当中的一些烦恼,或者一些焦虑,焦虑和灾难到底哪一种东西对于诗人的激发更大一些呢?

孙甘露:有幸生活在和平时期当然是好的,没有人喜欢那种战乱的年代,那都是迫不得已,不会有人为了写好诗就喜欢战乱时代。当然这个也由不得我们选。我们每个人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现实环境是没得选的,所这些身边的琐事也可以造成伟大的作品。卡夫卡就是一个例子,他是一个公务员,每天去机关里上班,过着非常琐碎的生活,跟那种诗词描绘的历史场景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这不妨碍写出伟大的作品,我想诗歌也是一样的。

余光中:“宅男”“浪子”都写诗

余光中:我这一生很不幸,前半生遭遇了两个战争,第一个是中日战争,第二次就是内战。抗日战争八年,内战加上冷战时间就更长了。那个时候我总觉得,尤其到了岛屿上写作的时候,我远离了故乡,所以我写了《乡愁》。不过我们中国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战争影响全国的人民,可是对于要写诗的人来讲,却不见得是件坏事。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杜甫的许多写实的诗就没有了,李白和白居易的诗里也有写战乱的。但是没有遭遇战争也不见得就很平凡,其实所谓的“宅男”也能够成大事业,像哲学家康德和叔本华,他们没有什么旅游的经验,思想照样可以很发达。所以“宅男”也好,“浪子”也好,都可以写诗。 [详细]

 余光中晚年定居高雄西子湾畔,图为西子湾傍晚。

痛苦和愤怒出诗人?幽默更能成就灵感

余光中:相比痛苦和愤怒 幽默感更能成就诗人

石川:生活当中的磨难,可能对于诗性的激发有一定的帮助。那余先生的前半生颠沛流离,后半生又比较的安静。您是怎么理解所谓的痛苦出诗人?

余光中:我前半生遭遇了两次战争,这个痛苦是个人的,也是整个民族的。后来到台湾,也面临一些压力,这是日常生活的是压力,而不是战争带来的暴力。压力有的时候对一个人的伤害也不可小看,而且24小时不放手,连做梦都会在那里。每个时代都面临着不同的苦难,痛苦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显露出来,这个时候生命都有危险,更没有什么灵感了。

生活也不一定去迎接苦难,生活还有一些幽默感,幽默感会四两拨千斤,大事化小事,小事不是化无,小事化成写作。比如王尔德,19世纪的幽默大师,他的想象非常丰富,讲话是反的,以反为正。他成名后到美国去讲学,进美国海关的时候,海关官员问他,你有什么要报关纳税的?他说,没有要报关的,除了我的天才。如果我是官员,我就会说,那也不值多少钱,免了吧,回敬他一下。王尔德又可以反回来讲,太对了。所以这个幽默感会转来转去,转为己用。再比如像苏东坡,没有幽默感,他就不能习惯海南岛的生活。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石川:余先生说生活中的幽默可以成为灵感。但是大家不是说,愤怒出诗人吗?你要愤怒,要对现实不满,你要抗争、你要斗争。幽默呢,是一种斗争的形式吗?

余光中:西方也说是Angry Young Man,英国出了一些愤青,美国出了一些嬉皮,他们希望回归心灵,所以远离美国文化中心纽约、芝加哥,跑到西部去,或者改信佛教,海明威那一代人不晓得要找什么东西,就跑到巴黎。每个时代有自己的趋势。我有时候也很愤怒,不过我觉得愤怒对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如幽默感好。

孙甘露: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小岛 可能跟顾城一样

石川:在普通人眼里,文学家、小说家、诗人可能不同于一般的人。他的生活行为,往往特立独行,不是那么遵守日常生活的规则,免不了一种出格的事情。因为他是个诗人,所以大家就原谅他了。如果是普通人,别人就会问,你怎么会这样?是不是诗人或者文学家在生活当中拥有这种“豁免权”呢?

孙甘露:你说的就是最近讨论比较热的,就是艺术家是不是有所谓的特权,是不是有理由或者有权利做一些出格的事。最近网上讨论比较激烈的,就是顾城。他当然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有人给他杀妻找了很多原因,也有人认为他并没有这样的特权,即便你是一个诗人。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诗人,在历史上他是伟大的,但是住在你隔壁,就是讨厌的,你要被他搞死了。顾城最后生活的那个岛,我也上去过,开始没有办法理解顾城的这种行为,但是上了那个岛,待了两三个小时以后,我突然能够理解他了。那个岛上太安静了,耳边就能听到呼呼的风声,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顾城在国内是一个生活在鲜花、掌声、人们赞美声中的一个人,突然到这样一个寂静的的环境中,他是不是有些不适应?我在那个岛上生活一两个月以后,我估计也跟顾城差不多。 [详细]

 诗人是否有特权做出格的事最近为网友热议。图为张晓刚油画作品《手记1号-1999页如是说》

《乡愁》是巨大的名片 遮住了我的脸


余光中:诗歌读不懂 不怪读者怪诗人

腾讯文化网友提问:伍尔夫曾经写过一篇批评文章,说诗人总是太多的描写自我,诗中都是自我环境和情感的描写和表达,这样对于广大的读者而言,往往过于晦涩难懂,特别是在这样一个阅读已经开始走入某种困境的时代环境下,如果诗歌还是依然难懂的话,大家都去上网看视频,看电视,不去阅读了,余老师对这个怎么看?

 在现代社会,网络、视频、图片更受欢迎,阅读似乎走入某种困境。图为日本油画家石田彻也作品。

余光中:这不能完全怪读者,要怪诗人自己。你的诗写得够不够好,要看读者能否寻着你的道路进入你的诗中,如果这个做不到的话,就应该努力写出更深入浅出的作品来。我觉得这点很冤枉,我的诗,别人不懂的很少,可是我常常因为这个问题作辩护。

梁启超是很有学问的,他论李商隐的诗的时候说,虽然我不懂,但是我觉得它美,这又是另外一个面貌。有些诗你在理性上不懂,在感性上不喜欢,那就完了。梁启超说,我读不懂李先生的诗,可是他感性上能打动我,我觉得很美,这还是有得救的。再比如说胡适,胡适欣赏杜甫的诗,喜欢“三吏三别”社会批评的诗,不喜欢《秋兴八首》,所以胡适的感性不够宽阔,这就要怪胡适自己,他太喜欢非常明白如水的东西了,所以他自己写诗也是比较浅显一点。

孙甘露:写的东西别人看不懂,我觉得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训练问题,因为阅读也不是完全没有门槛的,就像我们年少的时候,很多今天大家看来能理解的作品,那个时候也读不懂。还有一个修辞问题,因为有些事情作者不是直接讲,而是通过一个委婉的方式讲。写得好的时候,诗人就为读者建立好了一个转弯的通道,写得不好的时候,诗人心里有,但是写不出来,读者就很费解,不知道怎么建立联系。

孙甘露:诗歌打开了世界的另一个维度

腾讯文化网友提问:我所见过的最真挚的动人的表白,都是跟诗有关系的。比如说朱生豪先生写给他夫人的一句,“我爱你就像爱一首诗”。这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人们总是用诗来表达爱情?诗为什么会让人感觉这么美?

余光中:诗比较简短,有意向、有节奏,有感观、感性,包括视觉之美,诗有的时候是婉转的表达,因此用诗来表达爱情是很自然的事情。

孙甘露:我突然想起一个当代的诗人张枣,他有两句诗特别好,很多年轻读者都知道,很有趣,他说“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有古典的意境,但是又很白话,意象非常美。诗歌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宝藏,不仅仅是男女之情的表达。爱尔兰人一般把它看成是一种修养,但是我觉得读诗肯定就是为你打开世界的另外一个维度,如果没有阅读,你的世界是缺乏的。

余光中:《乡愁》像张巨大的名片 已经遮住了我的脸

余光中说:“《乡愁》好像变成一张名片,这张名片,大到把我的脸遮住了”。 余光中说:“《乡愁》好像变成一张名片,这张名片,大到把我的脸遮住了”。

腾讯文化网友提问:我们大多数都是从中学教科书上第一次接触到您的诗歌,《乡愁》是最为大陆读者熟悉的一首。不知道台湾那边学校的教科书中,是否收录了您的诗?您的诗作中,您自己最满意或者觉得最能代表您风格的,是哪一首诗?

余光中:《乡愁》这首诗是我40年前写的。那个时候,在大陆文革的后期,我心情很暗淡,认为我此生或者回不了大陆了,所以写了《乡愁》。其实同时我还写了别的类似的主题,《乡愁》之类的诗我写了至少有二三十首。后来在大陆选入教科书,很多人会背,所以小兵立大功。可是它也妨碍我。因为它好像变成一张名片,这张名片,大到把我的脸遮住了,我很多诗跟《乡愁》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有些人想认识我,喜欢诗的话,可以把这首诗暂时忘掉。

我自己对什么诗最得意,还没有写出来。所以我还在写。如果我认为最得意的诗写出来了,可能就不写了。所以我一日还在写诗,一日我就觉得自己还死不了。 [详细]


总结

作为诗人的余光中,忧郁、抒情,一首《乡愁》,道出了无数游子漂泊异乡的凄苦和愁丝,40余年仍传唱不息。在诗歌之外,作为独立个体的余光中,面临琐碎无聊的生活,也有压力和矛盾,他用幽默感一一化解,最后又演变成了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了解余光中,不仅仅是美丽的“乡愁”。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2022年12月热点素材
    2022年基础教育十大热点
    世界六大最著名的教育方法
    为啥每门课都开发跨学科主题…
    河南义务教育学科课堂教学要…
    大语文教育
    2014新闻奖作品差错56例
    容易读错的168个字
    100个容易读错的中国地名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河南安阳  刘海强 版权归 读写吧 豫ICP备190046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