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不要对“寒门”污名化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054 更新时间:2017-12-19 17:25:0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原本以为,类似的奇谈谬论必然会被读者引为不耻,但昨天看到一些媒体转载了此文,且评论区不乏认同者,深感震惊。 实际上,文章中仅有的几个案例大多过于主观,有结论先行、后找相应例子的填充之嫌。譬如文章中提到,贫寒子弟的父母短视而贪婪,却妄想依靠子代而飞黄腾达。其实,类似的例子并不具有普遍性。我本人就知道很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打工者,为了后代教育日日辛苦劳作,这样的人,为何没有在文章中有所体现?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现象无法为作者观点提供支撑,反倒与之相悖。 而且,文中亦有诸多“偷换概念”之处。公众感叹“寒门难出贵子”本质上是担忧阶层固化,忧虑寒门和豪门同等努力之下,前者是否可以获得同样公平的待遇,制度设计上对于弱势群体是否公平?这无疑属于制度层面的拷问。而《寒门难出贵子,是对奋斗者的公平》一文却停留在寒门子弟努力与否的问题上,将底层的窘境归结于自身的不努力,对其他客观因素选择性失明。 “寒门难出贵子”并没有否定努力之于成功的重要性,给贫寒子弟的父辈贴上诸多负面标签,企图以所谓“公平”来为这种不合理现象辩护,其逻辑本身就不堪一击。看问题要坚持多元视角,这本没有错。但前提是,这种视角必须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而非偷换逻辑,玩弄或引用一些真假难辨又不具普遍性的例子。 当然,“寒门难出贵子”本身也夹杂着一些个体的主观体验,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事实。但若通过污名化“寒门”,将其与“不努力”挂钩,从而验证“寒门难出贵子”的合理性,无疑是刻意标新立异。这种观点与主流舆论难免有诸多相悖之处,加之无清晰有力的逻辑为观点做支撑,最终只能被公众和舆论引为笑谈。(作者为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