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别错过孩子阅读的播种期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312  更新时间:2010-03-13 20:53: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兴奋点各不相同,这一点很像农民种庄稼。幼儿时期是阅读种子的播种时节,青少年时期是种子发芽、成长的时期,错过了播种或施肥、浇水不够,想要收获累累的果实,恐怕就“难于上青天”了。所以,家长和教师要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期,及时播下阅读的种子。
   但现实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诸多怪现象:学生读物做不到分级分类,阅读质量的评价过于随意,阅读成果展示越来越精致,读书笔记要求越来越量化。在一些学校,世界阅读日变成了一日读书的应景日,引领学生阅读往往是老师一厢情愿的引领,推荐的图书学生并不喜欢,加上每学期必须读完多少书等硬性要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见提升,反而越来越淡。旨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阅读水平的读书活动居然得到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深思。
   其实,在学生心里播下爱读书的种子,不在推荐图书的量上,而是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教育者要明确指导阅读的对象是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孩子,是为其人生着底色、为人生奠定基石的阅读,而不是咬文嚼字式的专业阅读;是没有负担、信马由缰、与儿童天性贴近的自由式阅读,不是强迫性地指定书目、强调“读就必须有成果”的约束式阅读。
   理想的阅读应该是陶渊明所谓的“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阅读,是陆象山“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的阅读,是鲁迅“随便翻翻”的阅读。这种“只问耕耘,不谈收获”式的阅读,更能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而兴趣恰恰是孩子们喜欢课外阅读的发动机。
   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不是个着急的事,而阅读效果也是慢慢发酵。因而,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家长、教师和学校领导都需要有长远眼光,要学会等待“花儿慢慢绽放”。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时,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学会藏书,当好孩子阅读的知心人、引路人,然后帮助孩子克服“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的阅读毛病,指明课外阅读的方向,引领孩子走上多读书、读好书之路。
   孩子们的阅读固然需要借助各种活动激发兴趣,但活动往往是一时,而不是长久之计。探索、借鉴并建立一套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障阅读,让阅读活动成为家庭、学校教育的常态才是久长之策。唯有如此,在播种期及时撒下阅读的种子,在全社会共同创造的肥沃土壤里,孩子们才会长成参天巨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