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浣 溪 沙》 赏析
作者:晏殊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2059  更新时间:2009-12-11 10:32:4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浣 溪 沙》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 (公元991-1055) 字同叔。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词人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谐和。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

【字句浅释】

题解:这是作者最有名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流利圆转、明白如话,意蕴深广、富於哲理。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因对仗工巧流利、富於内涵而成为千古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 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

【全词串讲】

喝著一杯杯美酒,听著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天气,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麼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言外之意】

清歌美酒、对酒当歌,何等快乐!然而却触发了对去年经历的类似境界的回忆:同样的晚春天气,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美酒清歌。这不免使人生出对美好景物的爱怜,对逝去光阴的流连,希望美景的重现:夕阳再现为东升的旭日!

花儿落去,无法挽留。但似曾相识的燕儿飞来,给人以安慰、减少一些哀愁。美好事物的消失,不是生活的尽头;或许只是,更美好事物即将到来的一个兆头,它将使未来的生活更有奔头。

思索吧,反覆地想一想吧,当你在人生的路上走来走去的时候。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简析】

听一曲新歌,饮一杯醇酒,真是安闲满足、如坐春风。可是,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枨触!夕阳西下,一去不返,向进曾见夕阳西回?这明白如许的吟咏,道出对宇宙人生多少事物的体认。眼前花落委地,令人无可奈何。忽见燕子翩飞,似曾相识,原是去年旧燕,今又归来。在此一念之间,便觉花落复有花开,春去复有春归,日落复有日出。原来,宇宙人生多少事物 ,有一次性的一面,亦有重复性的一面。有一去不返的一面,亦有永恒的回归一直。然这回归重复不是原封不动的重现,而是重现中有渐变,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似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1. 似曾相似:很面熟,好像曾经见过面
2. 香径:花径
3. 徘徊:走来走去,流连

*【翻译】

听一曲新词,饮酒一杯;这正是晚春时节。
想起了去年此时,我不也在这座亭台上听歌饮酒吗?
唉,夕阳每天西下,却从不回头;而我逝去的年华,也一样不复返啊!
夏日即将到来,花儿虽然眷恋春风,却不得不凋落,
抬头一望,似曾相识的燕子也从南方归来了。
这会儿不禁满怀惆怅,独自在小园花径上徘徊了起来。

【词的故事】

这首词用字浅显,你是否觉得,他念起来平平淡淡的,却是非常有味?

作者晏殊,是个宰相词人:当时许多有名的人物,像欧阳修、张先、范仲淹等,都是他的学生。晏殊小的时候,就有了神童的美称。十三岁那年,他与一千多个大人一起参加考试,竟然一点都不害怕,提起笔来挥洒自如。皇帝非常赏识,便赐给他进士头衔。小小年纪的进士,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这位宰相,偶尔也会摆起官架子。有一回,另一个有名的词人柳永来见他,想谋个官做。他问:“你平常作曲子吗?”柳永回答:“就像大人一样作曲子。”晏殊说:“我虽然也作曲子,却不做浓词艳语哩!”
柳永听了,知道晏殊不喜欢他平时所写的词,只好告退。晏殊真的不作浓词艳语吗?多念一些他的词,自然就知道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