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考古诗词赏析汇编(三)
作者:文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3239  更新时间:2010-04-06 17:27:2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分明的样子”)故乡。

27A.√

28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十二)29、破

30、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31、望 山河 草木花鸟

32、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十三)33、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3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5、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36、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十四)37D

(十五)38D

(十六)39、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40、略(言之有理即可)、略(言之有理即可)

41、离愁;志愿(或志向)。

42、略。

(十七)43、一个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4、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八)45D

46、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7C

48、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十九)49、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50、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二十)51、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5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53D

5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二十一)55秋思之祖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C

(二十二)57、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

58、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59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二十三)60C

61A

62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63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64、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二十四)65、《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二十五)66、夕阳 落花 归燕

67、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二十六)68、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69、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0、倾城

71C

(二十七)72心远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73、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二十八)74、一会儿;通(彻夜、通宵)

75、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76、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77、例如: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

(二十九)7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9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 上一页  [21] [2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