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乙]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9.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2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二、(一)8.(1)偏爱 (2)间或,偶然 (3)侍奉 (4)道义(每题1分,共4分) 9.(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大意对即可,每句1分,共2分。) 10.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1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分) 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 73.湖南郴州市 【文段一】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l2.B l3.B l4.C l5.C 74.2008年荷泽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75.2008年浙江嘉兴市 古诗文阅读(2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4~22题。 (一) 伤桃源薛道士(5分)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4、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15、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惠子相粱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或谓惠子曰 (2)欲代子相 (3)非梧桐不止 (4)于是鸱得腐鼠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18.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2分) 19.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2分)
(三)(9分)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母恐其以劳生疾(2)闻其才而善之(3)及为郢州(4)宜善师之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22.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2分) (一)(5分) 14.空、闲 15.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二)(11分) 16.(1)有人 (2)想 (3)栖息 (4)在这时 17.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18.冷笑(或嗤笑、愤怒、鄙夷)(意思符合即可)。 19.鹓?比喻庄子(或志向高洁之人),?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 (三)(9分) 20.(1)担心 (2)听说 (3)等到 (4)学习(以……为师) 21.(沈约)白天读书,晚上就背诵它(白天所读的书)。 22.笃志好学。 76.2008年厦门市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14.(3分)每个解释1分。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1)(2分)各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