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中考模拟:议论文阅读 | |
作者:刘海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73 更新时间:2023-04-20 11:27:3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12分) 【文本一】 一勤天下无难事 ①第三十二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载誉归来后,不少奥运健儿纷纷晒出在隔离期间的锻炼照片。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通过绑在门把手上的弹力带练习挥拍动作,蹦床运动员朱雪莹在房间利用弹力球训练,跳水运动员全红婵通过蹲腿、倒立等练习基本功……把训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把锻炼融入日常生活,这是对体育的热爱,也是自律的习惯。 ②成为世界冠军当然非常难,正是健儿们日复一日地勤奋、刻苦训练,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可谓“一勤天下无难事”。 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时珍访百川,行千里,见药工、樵夫、渔夫等“每事问”,呕心沥血27年,这才有了巨著《本草纲目》;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历时34年,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屠呦呦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之前,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就难以采撷到成功的果实;敢于自我加压,勤勤勉勉、脚踏实地,才是走向胜利的不二法门。 ④肯下苦功夫、笨功夫,也是一种大智慧。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艾思奇做学问有两条经验,一条是在脑子里经常装一两个问题,有空就想想,读书、看报、听广播、交谈、参观时,遇到有关材料就及时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问题往往就解决了;另一条是,多练笔。艾思奇之所以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大众哲学》,正是因为他有这种勤学、勤思考的习惯。自身的能力怎样精进?事业的瓶颈如何突破?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有一条肯定是绕不开的,那就是:肯花气力、肯下苦功。 ⑤“勤”字当头,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坚定不移,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这样的努力必有所得,这样的人生必有收获。 (作者:王 帅 有删改) 【文本二】 ①《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能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守拙可以让人走向成功。 ②守拙是一种智慧。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 ③干事创业,只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有些人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为了航天梦,他潜心航天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阳,实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节选自《守拙》一文,作者:弓 长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本一第③段“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历时34年,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中加点的“才”字强调了写出《徐霞客游记》的艰难,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B.屠呦呦下了笨功夫和苦功夫,终于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 C.文本二第②段举曾国藩用蛮力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论证了“守拙”是一种品格:看起来慢,却最有效。 D.“守拙”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E.“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能作为文本二的论据,不能作为文本一的论据。 2.文本一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文中是如何提出来的?(2分) 3. 找出并写下文本一第④段画线处的关联词语,结合前文,说说其在论证上有何作用?(3分) 4.文本一第③段画线句子与文本二第③段在运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任选一文本说说其作用。(3分)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