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七下诗词重点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10 更新时间:2015-06-16 11:16:3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一《破阵子》 宋朝 辛弃疾 ⒈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⒉侧面表现抗金将士英雄气概的诗句: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⒊表达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的诗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5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6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8. 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借用典故,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生动的再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善战。 9、体味“梦回”“可怜”的表达作用。 【“梦回”在内容结构上将现实与梦境勾连在一起;“可怜”结构上将词作内容由梦境再拉回现实;情感上从前句情感表达的高潮跌入感情的低谷,使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10“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11.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12.辛弃疾说“赋壮词”,试从题材、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三方面谈谈理解。 题材上,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思想情感上,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语言风格上,语言壮丽而不纤巧。 1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 的人物形象。忠勇(爱国)失意的将军(壮士) 14、这首词的上片描述了看宝剑、 、 、等军营生活;下片“”描写了 场面。 听号角 分麾下炙 战斗 15.这词首融 与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梦幻 现实 二《使至塞上》 唐朝 王维 ⒈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⒉古诗讲求炼字,请你说说“直”“圆”的妙处。 【“直”状孤烟之高,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写出了狼烟直上云霄的气势;“圆”,状落日之低,给人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这两个字准确而又生动,烘托出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 ⒊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全诗紧扣题目,叙述描绘了哪三层意思? 【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5、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尾联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歌颂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精神,也显示出使臣对边关战事的关心。 6、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即景设喻,把自己比作“征蓬”“ 归雁”,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漂泊无依的悲愤之情,暗含对朝廷的不满。 7、试体会“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诗人以征蓬与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情感,抒发了自己身世浮沉之感和思乡之情。】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奇特,气象博大。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示例:大漠无垠,极目远望,一缕狼烟冲天而起,直上云霄;俯首远瞰,横贯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三、《归田园居》 晋 陶渊明 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写辛勤劳动的心情和感受的诗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本诗的点睛之笔: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说说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愿”指的是远离官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6.“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7.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8.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9.“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四 观刈麦白居易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话是不是前后矛盾?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他们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收割庄稼,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看是矛盾,实际并不矛盾,为了缴纳繁重的赋税,他们只能忍受这酷热了。 2.贫妇人的遭遇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赋税繁重,农民生活痛苦。 3.贫妇拾麦的目的是 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层的痛恨。
|
|
![]() ![]() |